【绿色论坛】棕地发展大缩水 小市民「上楼」无期

2021-05-21 00:00

万千港人与「上楼」的距离又被拉开。根据房委会上周公布最新数字,公屋一般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再延长至五点八年。政府常借难以觅地建屋作解释,然而,可用之棕地「远」在咫尺,却一直被政府漠视。

香港有逾一千五百公顷棕地,政府于二〇一七年便指会善用棕地,但到目前为止,当局只研究了四百五十公顷棕地,并仅抽四十七公顷发展。绿色和平委托本土研究社,调查政府第一期棕地研究报告的选址范围,发表《首个棕土政策——成形还是走样?》报告。当中研究三个元朗的棕地群,包括屏山北、沙埔及朗边,揭至少二十六公顷发展潜力高的棕地被剔除。将「二十六公顷」翻译成「人话」,相等于一万三千个公屋单位,这些棕地交通方便,部分更邻近政府选址,却仍被剔除。

先谈屏山北两组毗邻的棕地群,位于天水围及元朗市中心一公里之内,接近主要道路,符合政府的「可能发展潜力」准则。研究发现,屏山北东面的八点三公顷棕地群大多为平地停车场,比西边更适合建屋,但政府却「舍易取难」,只收西边,不收东边。收地准则含糊不清,令人大惑不解。

另一个案沙埔的棕地群,达二十八点七公顷,但当局只建议徵收北面的十三公顷,只占四成五,剩馀逾半的南面地块及相邻的棕地却不被纳入。南面地块邻近元朗市中心及青朗公路,亦多为露天贮物或停车场,可更快收回土地动工,但同样被政府白白舍弃。

而至少有二十八年历史的朗边棕地群,现时正用作露天贮物用途。违例发展多年,这块土地却有如穿上「隐形斗篷」,三度避开徵收。政府早年制订朗边公屋发展用地和元朗南发展区时,只属一街之隔、但占地达两公顷的榄口棕地群并未涵盖在内;今次再被「放生」,令人质疑政府选择性收地,把房屋供应主导权拱手相让予私人市场,甚至有默许农田、鱼塘被填平之嫌,变相认同「先破坏后发展」,鼓励棕地扩散。

以上三个个案,足证政府收地准则模糊、双重标准,甚至会影响未来收地取向,贬低了棕地的发展潜力。另外,政府计画分三阶段研究棕地,但首两期所物色的棕地数量极少,只占整体棕地面积的百分之三,令人质疑政府是否欲以「不够地」作藉口,为强推「明日大屿」铺路。如继续以「挤牙膏」方式发展棕地,将会拖慢公屋供应,受害的终会是苦候上楼的小市民。政府应走回正路,撤回「明日大屿」,保护海洋生态,转而优先发展棕地,并公开研究筛选准则及过程,一圆香港市民的「上车梦」。

陈可淳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