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应对气候变化的推手——解振华

2021-04-19 00:00

解振华曾来港出席「吕志和奖」获奖者讲座,与本地科学家和学生分享其如何坚定信心,推进全球气候治理。
解振华曾来港出席「吕志和奖」获奖者讲座,与本地科学家和学生分享其如何坚定信心,推进全球气候治理。

再过几天就是四月二十二日,我们将迎来第五十一个「世界地球日」。经过逾半世纪的推广,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浓厚,自携餐具、清洁郊野、熄灯一小时……身边很多朋友、同事都在以各自的方法保护地球。环保是众人之事,需要大家同心合力,正因如此,持份者众多,更要有所统筹、协作,不能单打独斗。

生活在亚热带、四面环海的香港,我们不难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污染物无边界,单方面的减少排放温室气体无法维持一方净土,若大家都放任不管,任由地球气温上升,则全世界都要承担后果。目前各国依然主要使用化石燃料,减排意味着经济发展可能受影响。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世界各国在各个层面进行协调,协助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联合国早于九十年代初就已经着手联合全球力量一同应对气候变化,及后便是长达二十年的谈判,至二〇一五年终于达成《巴黎协定》。一百九十七个缔约国承诺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以内,同时寻求将升幅进一步限制在1.5℃的措施。协定同时指引发达国家协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更建立透明监测和报告各国气候目标的框架。

代表中国参与这项意义重大工作的人,便是解振华,他亦是二〇一七年「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获奖者。代表国家站在世界舞台,促成这项影响全人类未来的协定,要有高超的外交技巧,更要目标清晰,对气候议题了然于胸。解振华八十年代初已在内地从事环保工作,见证了内地从农业转型到工业,再由工业投向商贸。人民不同的生活模式代表着不同能源需要,换言之,决策者要考虑经济、产业和能源结构该怎样才能配合社会发展,兼顾环境保育。他曾说,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差不多百分之二十,而使用的能源更达到百分之二十六,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支持低碳生活和经济,就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解振华除了代表国家在国际层面促进、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更积极协助国家强化相关的软硬件。他将全数二千万的「吕志和奖」奖金捐赠予母校清华大学成立「清华气候变化研究院」,从技术科研、产学结合、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政策倡议等多方面帮助中国、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院更与同为「吕和志奖」获奖者的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推动依靠自然的力量应对气候风险。

不少人都听过《巴黎协定》,但对于协定背后的推动者知之不多。「吕志和奖」发掘并嘉许像解振华这样对人类未来有杰出贡献的人士和组织,希望大家能以之为榜样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以修复我们的地球为主题,相信在一众环保领袖的引领下,人人各尽其力,定能令地球成为更宜居的家园!

吕志和奖助理总经理程珍

解振华(右)把其全数的吕志和奖奖金捐赠清华大学,该校校长邱勇(左)代表接受。
解振华(右)把其全数的吕志和奖奖金捐赠清华大学,该校校长邱勇(左)代表接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