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直talk】聚各大学之力 湾区建超级科研机构

2021-03-21 00:00

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重要主题和重点发展方向。香港需要发挥其独特地位与优势,推动与世界顶级的科研机构和人员的合作,瞄准科技和产业前沿进行研发,力争取得世界级的研发成果,并促进后续的科技成果转化。这对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充分发挥香港优势,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笔者认为有几件事必须努力做好:

首先,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型科研机构。目前,建立大型科研机构已经成为了全球趋势,为长期和大规模的前沿科研合作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不仅有利于吸引国际顶尖的科技人才,还可以为博士后研究员提供职业发展路径。除了美国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布罗德研究所、英国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成立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外,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也在去年共同建立了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并由著名科学家丘成桐院士出任院长。

依此模式,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可共同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型科研机构,理想地点是落马洲河套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这有助汇聚国内外顶尖人才,集合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为攻克技术难关、掌握核心前沿技术积聚力量,也有助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凭藉与深圳接壤的地利优势,园内可完成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及测试等,深圳再进行原型制作和大量生产,加速进入庞大的内地市场。

第二是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机制、完善环境,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去年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内容也正包括了建立科技成果决策尽职免责机制等政策创新。香港可借鉴深圳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创新,提高专利权和授权许可政策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先从获得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即「资金过河」)的项目开始,授予研究人员购买专利所有权的优先权,并增加研究人员获得专利使用收益的作比,从而推动国家级成果能更顺利转化。同时,放宽校外执业的相关规定,允许研究人员有更多时间从事校外专业活动,例如临牀服务和顾问工作等,赋予研究人员更大的空间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第三是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建立香港研发中心的分支,充分发挥两地的协同效应。位于大湾区东部的深圳、东莞和惠州,在电子信息、通讯设备、石油化工方面有优势;中部的广州、中山和珠海,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方面有优势;西部的佛山、肇庆和江门则在家电制造、汽车制造、海洋工程方面有优势,而香港的研发中心可以与内地各城市的优势产业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量产。香港的研发中心可以通过在大湾区内城市,建立上述研究业务的分部或实验室,加强与内地龙头企业的合作,连接香港的大学和内地企业,推动产、学、研三方合作,善用大湾区内部的制造技术、人才储备、政府政策等各项支持。

香港如能研发一些国家急需的颠覆性技术、核心技术(例如第三代半导体)作为突破口,发挥基础研究的优势,与内地城市各展所长,努力形成若干主打产业,不仅能有效带动本地的高端就业,形成香港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国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把握机遇及科技自立自强,更是十分重要。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黄锦辉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