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套第三代「入樽机」料下月启用

2021-03-08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逾一年,市民使用塑胶的情况有增无减。环保协进会总干事邱荣光表示,香港每日弃置约六百万个胶樽,惟少于百分之十一用作回收,透露港府已购置二十五套第三代「入樽机」,可加强全面回收,以及追踪回收资源的能力,预计一个月后在大埔的回收便利店使用;他又建议在港推行「循环经济」,达到转废为能的效果。

环保协进会总干事邱荣光指,香港每日弃置约六百万个胶樽,惟少于百分之十一用作回收,其馀均是送到堆填区,而胶樽经交通工具送至堆填区时,亦会产生碳排放,故港府在○九年引入了俗称「入樽机」的可回收饮料容器,通过机内的压缩功能,减少收集到容器的体积,从而提高装置的处理和储存量,而且市民使用入樽机时,亦能换取电子支付及兑换购物现金券,鼓励市民参与回收。

为进一步加强全面回收,以及追踪回收资源的能力,他透露港府已购置二十五套第三代「入樽机」,帮助回收废纸、金属、厨馀及塑胶,并指相关机器已开始安装,预料一个月后在大埔的回收便利店使用。

邱荣光续指,「循环经济」在不少地方已成为趋势,例如有国家透过机器把属于一号塑胶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塑胶饮料容器切成碎片,并将其变成领带、衫、胶樽及波鞋等有用产品,透露香港已有两家公司引入相关技术及机器。他又说,有地区亦有利用「热解」技术,转废为能,包括把车胎变成燃油,或把木材转成具价值的活性碳,过程中亦会产生能源,认为整个措施绝对能自我营运,而兴建相关措施只需一千万至二千万,用地面积约两万尺,相信香港具备足够条件。至于疫情下市民使用口罩量大增,邱荣光认为回收口罩存在困难,毕竟用过的口罩涉及细菌及卫生问题,而且口罩有数层物料,要分开处理存有难度,故焚化处理最为合适。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