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一时的过渡房屋 永久环境破坏

2021-03-05 00:00

在现今的香港要安心出行固然难,要安居乐业也殊不易。失业率升至十七年以来新高是否因政府抗疫无力,作为环团我们不置喙;但近年政府推出所谓的安居板斧则经常有意无意把公民社会各自追求的目标对立起来。政府不愿意处理发展商囤地问题,又欺善怕恶,不敢收回棕地,唯有向绿化地和郊野公园的附近土地埋手。政府除了自己不断改划绿化地外,更变相鼓励发展商参一脚。政府推动的过渡房屋计画,正好为发展商手上因保育问题而发展潜力低的土地提供发展机会。

政府早在一七年便提出过渡房屋计画。根据他们自己的说法,计画由民间主导,「以纾缓在公共租住房屋轮候册上的家庭及居住环境欠佳住户所面对的困境」。政策一出,多个发展商先后表忠献地,今日五十万尺,明日百万尺。这些地皮由发展商借出或以象徵性的租金租给民间或慈善团体,近来已有项目向城规会闯关。

其中一个项目是天水围的光村,在去年十二月向城规会在三幅农地上申建一百个单位。项目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就夹在达德公所和聚星楼两个法定古迹之间,其中一块申建的土地更是「其他指定用途(与文物及文化旅游有关用途)」,批准在这用途的土地上建屋,是极不良的先例。更甚的是分区计画大纲图明文规定这用途的土地如要发展,必须提交文物影响评估,但在申请人最初提交的文件中竟然缺如。

两个古迹所在的屏山是全港第一条文物径,达德公所被认为是祭祀英灵的地方,聚星楼和风水有关;提出申请的机构在宗教和文化背景和附近宗族有差异,难怪申请引起村民的强烈反对。讽刺的是,土地的业主是早前以保育前皇都戏院而获得保育界不少掌声的新世界。现时申请尚在延期,未有结果。

会德丰就更离奇,在公布借地之初不愿意公开地点,但只要略为一查,便可知所在地为大埔黄鱼滩。九龙乐善堂近日便向城规会申请兴建十一幢四层住宅楼房,共提供一千二百三十六个单位。有关土地的大部分为「绿化地带」,而且紧贴着划为「自然保育区」的沼泽而建。申请人提交的生态影响评估声称该沼泽附近一带已有发展,人为干扰早就存在;又指地盘早已平整,生态价值低。回顾一下黄鱼滩遭破坏的历史,沼泽早在一九九六年划为自然保育区,曾记录超过一百三十多种雀鸟,但九八年十月底遭发现恒基集团的附属建筑公司裕民建筑在兴建比华利山别墅时,把泥头倒进湿地,涉及面积达一点八公顷。规划署要求违规公司和地主会德丰恢复原状。自此以后,周边的确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破坏和发展。

细心一想,发展商推出的土地都有交通、环境、配套各种问题以至不能发展。把这些土地供慈善和民间团体兴建过渡房屋,城功的话不仅可以换得美名,还为土地发展扫除障碍,失败的话也没甚么损失。香港的保育政策软弱无力,但绝不能因为其他人都这样做,便不甘后人,为虎作伥,姑息「先破坏后发展」的做法。

李少文(长春社高级公共事务经理)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