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海洋专家「学生为本」教学法获奖

2021-02-08 00:00

(星岛日报报道)「在学生心中埋下种子,自然会改变态度和习惯」。海洋生态受人类活动重创,但坐言起行参与保育,却是知易行难。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崔佩怡,通过理论与亲身接触并重的教学模式,教授海洋知识;更在中学推行「育养珊瑚校园计画」,让学生亲手培养珊瑚,领悟海洋环境价值,凭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获得中大颁发博文教学奖。

加入中大逾两年的崔佩怡认为,人人都能为保育出力,一直希望凭藉自己对海洋研究的经验和热情,引起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参与海洋保护行动。她坦言,教学不能「硬来」,构思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除精心设计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课堂知识外,更带领学生到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参观,亲手培植珊瑚及接触海洋生物,拉近他们与海洋生态的距离,「有一次海胆在学生手上生蛋,令他们非常惊喜。」

崔佩怡积极推广珊瑚保育,包括成立本港首所珊瑚学院,邀请学生担任义工,协助研究珊瑚修复方法、把陆上培植的珊瑚移植至海湾等,又在中学举办讲座、海洋工作坊等,去年更与渔农自然护理署合办「育养珊瑚校园计画」,协助六所中学进行约八个月的珊瑚育养,再交还学院移植到海洋中。

「不论大学生抑或中学生,以往视海洋生态受破坏很遥远,现在海中有自己培养的珊瑚,他们更加关注,有人更减用塑胶,甚至参加保育工作。」崔佩怡认为教育不仅是教授易忘的知识,而是给予难忘的经历与感受,「在学生心中埋下种子,自然会改变态度和习惯。」

因应新冠疫情,崔佩怡指无法进行外出教学活动,将制作海底拍摄的虚拟实境教材,让学生学习。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