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防疫亦防郊野垃圾

2020-12-18 00:00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全球肆虐,市民基本上不能出埠外游,以至假日到本地郊外游玩成为了「新常态」。疫情自年初爆发以来,愈来愈多人到访郊野,惟在社交媒体市民纷纷分享郊野充斥垃圾的照片,令人担忧。

绿色力量自一六年已开始进行《香港郊野垃圾调查》,了解市民产生及处理郊游垃圾情况,今年则趁秋冬行山季节进行问卷调查,对象是过去一年内曾到访郊野的市民,持续比较市民相关习惯的改变。

调查发现市民在疫情下到访郊野习惯有明显改变,四成受访者较以往更频繁到访郊野,增幅亦见明显,由去年平均每月到访郊野二点八次,大幅增加超过一倍多至今年的六点四次,当中约一半人是以郊游代替因疫情而减少的外游及其他休闲活动。随到访郊野人次增加,郊野垃圾问题亦渐趋严重,超过一半受访者表示,留意到多种类型的郊野垃圾均有增加趋势。此外,逾六成受访者认为远足山径的垃圾问题严重,较往年明显上升,亦是历年调查新高。

不过,调查同时发现三成半受访者到访郊野次数因疫情而减少,当中近九成人是因为疫情而减少出行,减幅亦见明显,由去年平均每月到访郊野三次减少至今年的不足一次。疫情下市民到访郊野习惯的确有变,但改变呈两极化,部分以往有行山习惯的市民反而因疫情少了到郊野。不过,纵观郊野经常人头涌涌,推断可能有不少过去没有行山习惯的市民今年走到郊野,部分市民未能妥善处理垃圾,令郊野垃圾问题愈见恶化。

市民多年来产生的郊游垃圾种类及数量均变化不大,调查发现,头三位最多受访者郊游时产生的垃圾,依次序是纸巾、食物包装和胶袋,分别占六成、五成及四成,平均每人每次郊游产生每种垃圾一至二件。值得留意是今年调查因应疫情而增加了「即弃口罩」及「消毒湿纸巾」两项垃圾类别,约四成受访者郊游时会制造此两项垃圾,每次郊游平均制造约一点五个即弃口罩垃圾,以及近两件消毒湿纸巾垃圾。疫情下市民用多了口罩、消毒湿纸巾等防疫用品属防疫需要,但并不是理所当然变成郊野垃圾。由于口罩和消毒湿纸巾这类防疫用品易被大风吹走,市民要小心处理及保存,否则沦为郊野垃圾不但破坏景观及生态,亦有衞生风险。郊游时亦可考虑使用可重用的布口罩替代即弃口罩,既不易吹走,亦可清洁消毒后重用。

处理垃圾方面,会将垃圾带离郊野才丢弃的比率在近年持续上升,超过一半受访者会将垃圾带离郊野。自从一七年当局开始移除郊野公园远足径垃圾箱,市民渐渐养成带走垃圾的习惯。市民郊游时亦不妨带备防水袋或重用的胶袋,若有弄湿或已玷污的垃圾,亦可以方便衞生地带走。

有关当局于一九年开始在郊游地点增设加水站或水机,鼓励市民自备水樽,减少购买即弃包装的饮品。调查发现逾九成受访者已有自备水樽习惯,亦分别有约六成半及五成半受访者知道此措施及加水设施位置,可见这项措施渐见成效,自备水樽已成习惯,但在疫情下部分市民可能担心加水站或水机的衞生,建议当局注意设施的卫生问题,让市民放心使用。

郊游前好好作准备,从源头减少垃圾是最有效的。此外,希望市民亦能实践「自己垃圾 自己带走」,携手减废,保持郊野衞生洁净。

吕德恒

绿色力量高级保育经理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