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推动社区参与 同建共融海滨

2020-08-22 00:00

疫情之下,海滨发展的工作并无间断。我们期望在疫情减缓之时,可以尽快开放更多公共空间,成为市民「宅度假」(staycation),消闲「唞气」的好去处。

海滨事务委员会在六月份讨论了「西营盘东边街北休憩用地」的设计。这项工程有别于传统公园工程的做法,工程部门作出了新尝试,聘请了拥有相关地方营造及公众参与经验的外间机构,担任游乐设施顾问,为整个公共空间进行综合设计,以「跨代共融」为概念,为休憩用地的不同部分提供崭新、多元化和适合不同年龄及能力人士享用的游乐设施。其中的焦点包括善用现时「捐山窿公园」渠桶位置和周边范围,设置一个跨代共融游乐空间;顾问亦建议设置一个具规模的嬉水区,提倡亲水文化。

为了让未来的设施更迎合使用者的需要,海港办事处和顾问近期花了一个星期,于该段海滨实地工作,亲身了解现时大众使用海滨的情况和对未来发展的想法。团队的工作时间从清早到夜深,平日和周末,务求收集和掌握不同时段不同使用者的意见。

在这时候进行社区参与,除了让工程的详细设计工作能适时推动外,亦为疫后海滨发展的「新常态」,带来一点启示。同时,公众参与的方式,亦需要考虑疫情,作出调整,透过适切的防疫措施,保障市民和员工的安全。

虽则如此,公众参与的程度超乎顾问预料。顾问团队在该处海滨的大荫棚,架设五块大画架,展示不同的设计选项,让市民利用盖章表达其心头好。结果不少经过的市民主动停下来,表达意见。一些受欢迎的设计,盖章的空间更不敷应用,顾问需要临时加印展板。另外,市民亦主动与顾问团队一对一面谈,分享使用心得。顾问原来的目标,是在一星期内收集约一百份的调查意见。结果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已经超额完成。

我们的「先驳通,再优化」策略,亦可让市民亲临现场先体验这段海滨的独特环境,再表达意见。相对过去「闭门造车」式的公众参与更加「贴地」。

顾问团队将详细分析所收集到的意见。根据初步观察,不少使用者期望未来工程可增加该处海滨的遮阴,并多设面向海滨的座椅。他们亦十分欢迎设置嬉水喷泉(dry water fountain)。这类亲水设施在外国的公共休憩空间甚为普遍。香港的家庭亦十分喜爱,但往往需要花费不菲前往主题公园方可享用。在维港海滨设置人人可享的亲水设施,不但可以提升海滨的吸引力,亦为实践平等共融社会踏出一大步。

顾问的工作亦带来一些新观察:随着中西区海滨的贯通,早上的海滨除了是晨运跑步的地方,原来亦已成为一些上班族前往商业区工作的步道;至于该处黄昏观赏日落的人群,亦不亚于深受欢迎的「天空之镜」和卑路乍湾海滨长廊。

海滨获得市民的欢迎,对委员会推动发展更多姿多采、交通畅达的海滨空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吴永顺(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