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检疫规定宜灵活处理

2020-06-05 00:00

近日再出现未知源头的新冠肺炎个案,打破十五日零感染的纪录,而且属于同一社区的小型爆发,令人忧虑。各种减少聚集的规定因而要再次延长,市民亦要提高警觉,谨慎防疫。

全球确诊个案突破六百五十万宗,有不少医学专家,包括锺南山教授,都认为病毒不会突然消失,我们要适应与病毒共存的日子。人总要继续生活,经济活动也不能完全停止,限制社交距离的措施要适时调节,尽量减少对生活的影响。限制措施无可避免,但亦应理解不同人士的实际需要,视乎疫情灵活处理。

我一直向粤港澳三地反映,争取豁免有需要人士毋须强制接受检疫,发挥三地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康证明和检测结果互认安排。现时广东省与澳门均有健康「绿码」,评估市民的健康风险级别,在此基础上得以让两地居民有限度通行。香港亦应尽快设立健康码系统,供市民接受病毒测试,对通过检测者发放「绿码」,并实施三地互认,促成跨境通行。

对于检疫令要延长,有朋友向我表示无奈,又讲述他们面对的困难。现时有二十多类人士可获豁免,但执行上仍有可改善空间。例如上市公司董事只能因举行股东大会获豁免,其他业务运作需要却不被接受,但科研公司的人员却可前往内地监督研发工作。又例如会计师可往内地进行审计工作,但银行处理贷款申请,要派员实地视察申请者在内地的资产,却未获豁免。此外,跨境轿车接送服务亦有实际需要,但司机不获豁免,对用家和行业来说都是损失。

我认为只要能达到防控疫情的目标,其实可以进一步放宽豁免范围,让有实际需要过境的人士能成行。当然,健康证明是必不可少,申请人要通过病毒检测,申报居所和活动范围,并要接受医学监测。

此外,我们亦要继续提升本地防疫的软件硬件实力,包括提升病毒测试的数量,内部总结抗疫经验,检视保护装备的库存量,并加强前线人员对病毒的认识和训练。在「后新冠时代」,我们要适应时松时紧的新生活模式,但亦不能掉以轻心,浪费几个月来的抗疫成果。

林健锋

经民联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