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世界环境日 物种保育的新挑战

2020-06-05 00:00

自一九七四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今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希望藉此日子让全球关注环境问题。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并以「Time for Nature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为口号,提醒大众珍惜自然。

「发展是硬道理」,人们都向往富足舒适的生活,然而经济急速发展的背后,往往是牺牲了自然环境。在全球因疫症「封城」或限制人群聚集后,世界各地不少工厂停工,交通流量减少,很多人才惊觉天空回复蔚蓝,空气污染物下降,噪音也得以减少,有研究指因为污染物减少,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健康得以改善,亦使不少城市人走到郊野,重新认识自然之美。

不过疫症的一系列影响,对自然环境并不全是好事,非洲、东南亚及南美一些以生态旅游作重要收入来源的国家,因为游客减少,不少人藉机进行盗猎。在南非实施封锁后不足两周,即有最少九头犀牛被杀。而主要生活于柬埔寨保护区内,全球不足三百只的大䴉,在游客大幅减少的三月底至四月初,就有三只成鸟及逾一百只全球近危的白头䴉鹳幼鸟被盗猎者所杀。这些盗猎者除有组织犯罪者,更多的可能是贫困的一般市民。

全球共有三十六个地区被列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大部分位于发展中国家,拥有极为丰富的动植物物种,有作为药物、食品及各种原材料的潜力,但几乎都未被深入研究。和受污染的空气不同,物种灭绝是无法逆转的。可是在发展中国家,当生存最基本的食物和水都匮乏时,要求他们保护其他物种似乎是「何不食肉糜」了。

然而不少物种数量急降的原因,并非来自原住民猎取野生动物食用,而是来自发达地区对宠物、「药物」及高奢品的需求,致使个别物种成为针对性捕猎对象。以尼日利亚为例,野生动植物司法委员会的调查指出,一公斤穿山甲鳞片在当地收购价约为五十二美元,接近当地法定每月最低工资。由于旅游业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近三成半,目前几乎完全停止的旅游业对当地无疑是沉重打击,加上高达两成半的失业率,盗猎濒危物种对当地居民的吸引力自然大增。然而不计后果的滥捕,将破坏当地不少居民赖以为生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由于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可能使虫蚁大量滋生,最终亦会影响当地人的生活,世界各地不少发展中地区都上演着类似的故事。

香港位处的「中缅区域多样性热点」,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在过去三十年间科学家仍发现六种大型哺乳类动物,这儿更是全球龟鳖类多样性中心。然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却引来不少异宠爱好者的青睐。一八年元朗破获违规管有野生动物的养殖场,约八百只检获的动物当中包括黑池龟、七线巨鲤及懒猴等「中缅区域多样性热点」的物种,它们被列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一,禁止商业贸易。可惜这次的拘捕行动,最终仅以三点五万元的罚款和一百六十小时的社会服务令告终。

关爱自然,并不是在网络看着来源可疑的宠物猫头鹰、水獭影片高呼可爱,更不是饲养各种珍禽异兽,而是停止消费来源不明的野生动植物,不要盲目信奉「纯天然野生」物种的功效。在疫情开始放缓的今天,不少人正在策划外游大计,外地的一些稀有动物咖啡馆,是不少人的朝圣之地,在将这些景点加进旅游行程之前,不如尝试参与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真正关爱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锺翠珊

绿色力量教育及项目经理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