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考评改革 评核经理须权责分明

2020-06-01 00:00

今届文凭试另一焦点,是历史科有必答题被指回避日军侵华史实,考试及评核局委员会最终认定题目误导考生而取消,以往予人神秘色彩的拟题机制,不仅被广泛讨论,更因今次事件被教育局调查,进行跟进检讨。在试题保密原则下,评核经理成为公开试的关键人物,但权力过度集于一身,往往带来管治问题,如何改革,以免冲击到文凭试,对教育局及考评局都是难题。

各科评核发展部经理,本身亦是学科专家,他们不仅履行相关的行政工作,负责物色审题委员会成员等。据知情人士对程尚达表示,今次争议在于评核经理的山头主义严重,比如个别在拟题有较强的主导角色,令审题委员会成员被变相架空,即使题目初稿拟好,进行俗称「摩卷」的修改与审阅程序的审题员,亦是评核经理物色,如不咬弦「明年便不找你」,而科目委员会即使有试后检讨的机制,但偶尔亦有听闻评核经理不接受意见的情况,这些在机构内的潜规则,往往造成表面上按程序办事,实际却难以督导的结果。

评核经理既是学科专家,同时又是科目委员会与审题委员会当然成员,可说是学界与考务之间的桥梁,但如果机制过于偏重于评核经理,或基于专业信任,权倾于评核经理一方,责任却由科目与审题委员会集体承受,便出现「有权无责」的管治问题。

公开试公平性涉及考生利益,审题委员会需要保密机制,若当局以外科手术式进行变革,随时冲击文凭试制度,而坊间提出公开审题委员会成员名单亦不可取,因为只要外界得知是何人撰题,「贴题」便会有迹可寻,由于现时社会高度政治化,相信公开名单只会带来弊处可想而知。其实要改革,最重要是在机制内加强监督,既然公开考试总监对试题有最终审批权,那么他本身对审题委员会的组成与运作,理应有更积极的统筹角色,比如物色与提名成员、覆检试题等,均应该在架构上多作考虑。

同时,评核经理即使是学科专家,亦宜定期按学科领域有所轮调,避免长期出任衍生的企业管治问题,也让评核经理回归至考务的行政支援,而非与审题或科目委员会主席并行的「双首长」。

考评局是独立机构,而非独立王国,教育局有言在先,表明日后会加强其督导角色,考评局应有所作为,展示改革决心,始能重拾公众信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