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净化新方法 助消除药物副作用

2020-05-20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浸会大学学者研发一种净化药物的新方法,通过转动设置于纳米结构制作仪器内的基板,控制药物分子的手性(chirality),从而消除会令药物出现副作用的手性分子,为日后大量生产更为纯净、低成本和安全的药物,提供一个具备高效流程和更环保的方案。是项研究成果已刊登于国际知名科学杂志《自然化学》。

许多化学分子分「左手性」和「右手性」两种结构,有着相同的分子式,但原子空间排列方式不同。大部分医药含有数量均等的左手性分子和右手性分子,即常见的「外消旋药」,其中一种手性分子可治疗特定疾病,但另一种或会有不良副作用。

浸大物理系副教授黄陟峰,带领包括四川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及南方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一种全新的宏观方法,采用纳米材料制造技术,在一块基板上制造出金属纳米弹簧,当基板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便会分别制造出右手性及左手性的金属纳米弹簧。之后再使用紫外光引发化学反应,令吸附在金属纳米弹簧上的「2-蒽羧酸」(AC)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形成与手性药物相似的手性分子产物。

如果AC分子吸附在右手性金属纳米弹簧表面,会优先产生右手性分子产物,反之吸附在左手性的金属纳米弹簧表面,便会优先形成左手性分子。换言之,基板旋转的方向决定了金属纳米弹簧的手性,进而可靠地决定所生产的分子的手性。黄陟峰指出,这种方法可方便轻易地制造出只有左手性或右手性的单一对映体药物,将有助消除许多药物的不良甚或是致命的副作用,为日后大量生产药物提供一个具备高效流程、低成本和使用循环物料的方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