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疫下名牌MBA货不对办 港可乘机发围

2020-05-05 00:00

「新冠状病毒」全球肆虐,高等教育界也大受影响。最近,商界兼读学生多番投诉名牌「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课程。虽然相关课程全球炙手可热,但学费不菲,学生质疑主办大学在疫情下的特殊安排货不对办。例如,根据QS全球MBA排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在过去三年均名列前茅,其两年制MBA课程学费超过一百二十万港元;排行第二的美国史丹福商学研究院(Stanfo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课程也不遑多让,两年学费也超过一百一十万港元。大部分应届的学生都认为课程安排未如理想,要求退还学费。

从追求学问角度考虑:学生认为学校为配合政府抗疫要求,尽量减少校内活动包括停课,保持「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减低病毒传播风险,这些措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他们批评校方安排课程以YouTube及ZOOM线上授课的效果不彰。在遥距教学方式之下,他们未能够有效地与教授、导师及同学互动交流。再者,他们亦未能使用校内设施例如图书馆,及参加校方安排同课程相关的活动。

从社交网络角度考虑:MBA向来着重面对面课堂,此安排一方面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学习,另一方面可以稳固他们之间的社交关系。众所周知,这种关系对任何专业硕士课程(包括MBA)都非常之重要,它可以帮助促进同学们毕业后的事业发展。愈出名的学府及课程在这方面愈有优势,不管其学费有多贵,很多企业家及高级行政人员在疫情之前都毫不犹豫地认为修读这些名牌是物有所值。

从职业前景角度考虑:在疫情之下,全球经济衰退。世界各地百物萧条、股票市场波动犹如过山车、大小传统公司相继结业、创业投资市场呆滞、失业率不断飙升,未来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太明朗,复苏日期更是难以预测。正因如此,今届MBA学生对未来人力市场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职业前景不敢奢望,别说在原位晋升或另谋高就,能够保得着「饭碗」已心满意足。因此,他们担心此时此刻修读的昂贵MBA课程会学无所用,甚至乎得不偿失。

从自我意识角度考虑:MBA学生能够向亲朋戚友炫耀自己是某世界知名学府学生,并且以带他们入校园内参观拍照留念引以为傲,这行为毕竟也是名牌课程的另一卖点。不过于疫情期间,校园封闭了,学生、游人亦无奈地被校方拒诸于门外。虽然这种考虑对大老板而言可能是微不足道,但对一些「打工仔」自费学生而言,他们也会因为所付的学费未能获得最大效益而耿耿于怀。

据网上媒体报道,近期QS排名三甲的沃顿商学院、史丹福商学研究院及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MBA学生,超过八成都要求校方「回水」,但他们却纷纷被拒。校方也没有半点减价的打算,充其量只容许学生延期付款而已。有学校解释MBA课程营运开资大,学费并不能完全支付学校为MBA所投放的资源,校方往往要动用私募基金来填补。近期「新冠疫情」严峻,基金已到了入不敷支的地步,管理难上加难,因此学校难有免(减)学费的空间。总言之,学生与学校各持己见,但学生对MBA课程不满意是不争的事实。

疫情过后全球经济难以马上复苏,欧美名校会否因此而主动调低MBA学费呢?答案实在难料。若然学费依旧一成不变的话,恐怕亚洲学生(当中包括不少来自中国)未必那么容易适应。有见及此,笔者建议香港各大学商学院好好利用自身「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吸引内地及其他国家(地方)来港修读MBA课程。课程设计可多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工商管理元素,就此学生便毋须过分依赖欧美市场,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打开新的一页。

黄锦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香港资讯科技联会前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