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而行】后肺炎时代的六点想像

2020-04-30 00:00

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缓和,大概是时候讨论疫情过后要如何走下去;在此之前,不妨为我们的抗疫表现作一个公允的评价。几个月来,香港市民普遍自律,各人的努力筑成坚实的防线,让医疗体系「有险可守」。政府的决定虽然偶有犹豫,但在检疫和病源追踪方面可圈可点。最新的数字显示,在本港的一千多宗确诊个案中,四成患者在潜伏期内曾到英国,而曾到内地的只有二十名,即不足百分之二,可见当初是否及早对内地封关并非整场疫情的关键因素。往前看,值得我们关心的事又有哪些?

1.香港的经济将持续低迷,零售、服务、旅游、饮食等行业尤其困难。基层的失业人数增加,变相拉阔贫富差距,除短期的救济措施,政府须加快进行其他扶贫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国际货币基金估计,亚洲经济最快明年才见增长,各界需有心理准备。

2.疫情催生了新兴产业,网购、餐饮外卖、网上学习、电竞等正式进入主流市场。政府是时候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援和法规保障,让这些产业站稳阵脚。同时,更多企业发掘出遥距工作和视像会议的可能性,只要老板们摒弃员工坐在办公室才叫工作的印象,未来的工作将变得更加灵活。

3.香港的「居安抗疫」手机App使用地理围栏技术以执行居家隔离,但与之配合的电子手环却错漏百出,成效受到质疑。再看新加坡的患者追踪App TraceTogether和台湾的「口罩地图」,香港在抗疫上的科技应用明显相形见绌。这次疫情是一个大型的科技试验场,大胆使用新技术抗疫的国家能带动创科生态,并加速人民对科技的接受和应用。

4.特区政府未能像韩国、纽西兰等地一样借疫情推高民意,而立法会选举临近,加上中美矛盾加剧,香港短期内难以出现新的政治气象。不过,经济持续疲弱或能逼使各方将民生问题放进议程,只挟政治议题以夺取选票,未必有过往般容易。国际形势方面,中方此刻期待的自然是十一月白宫易主,若然成真,相信能让各方享受短暂的喘息空间。

5.全球掀起对权威和官方机构的信任危机,香港也不例外。在疫情期间,市民以至意见领袖对特区政府和一些国际组织评价不一。当中有些指控未必有事实根据,甚至旨在挑动仇恨,但亦反映出权威本身的认受性和透明度不足。社交媒体的流行,加上假新闻的泛滥,令权威的信誉变得异常脆弱。除了期望民众以谨慎和客观的态度接收资讯,权威亦要思考如何改变与公众的沟通模式,积极迎合新时代的需要。

6.「历史终结论」的作者福山最近承认,抗疫成功与否视乎国家有没有「强而有力的政府」,跟政治体制无关。希望香港各方都能从此吸取教训,别再只顾讨论政制的优劣,忽视优良治理的重要性。

最后,希望香港人能团结起来。过去十一个月,香港受尽了两场厄运的煎熬,我们都值得拥有新的想像,新的出路。

江肇恒(民主思路研究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