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疫下数码鸿沟 先拉阔后收窄

2020-04-24 00:00

文凭试今日如期开考,至于中小学复课,当局表明仍须进一步研究,在复课无期之下,网上教学仍是学校主要授课模式,基层学生没法受惠、教学困难等问题逐一浮现。最近香港大学的一项研究,带出值得教育界思考的问题:新冠疫情持续多月,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数码鸿沟,到底是拉阔抑或收窄?

港大的「数码公民素养的学习与评估」研究项目,收集逾二千名小三、中一及中三学生数据,发现在某些特定情境,比如收到不明电邮要求转发、收到同学遭到「改图」时反应,发现各组别学校间的表现差异颇大,同时大部分学生均有智能手机,但约一成人没有桌上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约四成人须与家人共用。对于疫情影响,学者估计或会出现「海啸式鸿沟」,但实际要再追踪研究,始能了解。

教育界一般观察,在疫情初期,学校之间的数码鸿沟确有拉阔,毕竟各校在电子教学的落差甚大,准备较佳的学校率先推出非实时的网上教学,其后更逐步推展至实时进行,让学生大致依照时间表在家中上课。然而,现时网上直播的技术门槛不高,其他学校急起直追,更相继以校情调整,比如让教师以更生动手法教学,加上出版社等机构提供技术支援,学校之间的数码鸿沟已见收窄,差别不在于有否网上教学,而是教学效能的高低。

至于学生之间的数码鸿沟,主要是硬件设备与网络支援,正如港大研究发现,学生即使未必有平板或个人电脑,但志愿机构与学校深明基层生需要,为他们购置电脑外,更提供免费上网卡,起码让他们在家中能够「上课」,然而,即使万事俱备,网上教学也难免是单向的学习,换言之,学生的数码鸿沟未必是硬件配套的优劣,而在于他们的资讯素养能力,从基本的中文打字、收集与整理网上资料,乃至判断资讯真确性等,这影响到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与教师进行网上互动,甚至决定网上教学的成败。

疫症之下,网上教学为教师带来一次「必修课」,所谓万事起头难,学校遇到问题是必然,但几个月持续停课却提供累积经验、不断改善的机会,同时学校须正视学生的数码鸿沟问题,如能够藉着疫情在硬件、技能与态度,拉近差距,疫情不一定只是危难,也带来机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