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新冠肺炎带来的改变契机

2020-04-07 00:00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政府均推出措施暂停人际间的交往,社会既有的运作模式已经难以沿用,经济环境将持续恶化,众人必须面对各种变化。近日,笔者对香港的教育及工作模式的变迁进行了反思。同时,希望藉此向刚毕业的青年提出正确心态,以面对工作机会减少带来的迷茫。

学生复课日期不断延后,对教育产业带来极大冲击。有国际学校未能转型而财困倒闭,但亦有不少学校推行网上教学致力求变。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年代,普遍家庭都会有电脑及无线上网等配套,已具备网上教学的条件。有关模式推动缓慢,或许归因于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这种模式会令学生懒散。今次的疫情正正是对网上教学进行了一次测试。事实证明,老师可以有效记录学生的出席率;而家长亦能随时监察课堂情况,促使老师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及注意自己的言论;教学资源电子化让学生可以重温老师的教学内容。在疫情过后,教育局及学校应考虑推动网上教学常规化,并安排部分时间让学生回到学校交流,平衡教学效果与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疫症爆发初期,大量企业推行居家工作,这是重新思考朝九晚六工作模式是否仍合时宜的契机。不同行业的工作性质有着明显差异,餐饮及零售必须与客人接触,相反后勤文书工作人员只需电脑便能工作,故此有推行居家工作的空间。对员工而言,居家工作可以有更好的工作及生活平衡,减少花费时间及精神在交通上,从而有更佳表现。而对企业来说则可以减少办公室租金上的花费,降低营运成本,可算是双赢。

在面对环球经济转差,成年人都感到旁徨,更何况是青年人。在短期内,相信不少公司将会精简人手,青年就业困难和实习机会大幅减少是可预测的事情。在困境中,青年必须在心态上作出调整。青年在大专毕业后其实未必需要立即找工作,他们能首先制定好自己的职业路线,进修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市场复苏后能更容易找到优质工作。

此外,青年亦应考虑创业是否一条出路。香港人创意无限,青年绝对有能力令市场获得惊喜。自八十、九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不少青年便失去了拼搏的心。他们以往拒绝创业是因为需要承担很大的机会成本,今次疫情令他们难以获得工作机会,或许这是一个向外闯的机遇。青年可考虑申请政府的创业基金,将自己的特长转化成市场需要的商品,创出传奇。

在面对无法避免的社会改变时,青年人应以正面的心态应对。改变并非一定是坏事,与其日日看着新闻唉声叹气,不如积极从中找寻机遇,过更好的生活。

何迪夫(香港青年联会副主席、香港青联学生交流网络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