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南发展冷待农民 本地猪恐无好「收场」

2019-12-22 00:00

(星岛日报报道)非洲猪瘟肆虐内地,内地猪场扑杀大量猪只,令供港活猪数量急跌逾半。现时本港仍有四十三个本地猪场,集中在元朗,占本港每日活猪供应约一成半。不过自从政府早年开始发展新界东北,亦计画元朗南发展为新市镇扩展部分,原来有四五个猪场在发展范围而面临被收地,当局更明言不会保留元朗南现有三个猪场。其中一个猪场负责人指出,新界东北收地至今都未曾商讨重置猪场,担心元朗南的猪场亦无法获当局重新觅地安置,变相同「被杀牌」无异,数个本地猪场恐逐一消失。受影响猪农指出,当内地市场大起大落时,本港猪场有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惟至今当局对禽畜业一直欠发展策略,亦未与他们商讨搬迁或赔偿问题,要求当局承诺非原址换地安顿猪场。

翻查资料,○六年全港有二百六十五个猪场,共饲养约三十三万只猪,占当时本地新鲜猪肉供应约两成;当时的衞生福利及食物局认为猪场产生相当多难以处理的公共衞生和环境污染问题,而且香港迅速都市化,认为逐步减少猪场数目做法适当,所以推出「养猪场自愿退还牌照计画」,向猪场持牌人发放特惠补助金等,及后本港持牌养猪场逐步减少至四十三个,并维持至今。

食物及衞生局统计显示,全港猪场饲养上限为七万四千六百四十头,现时饲养约六万一千只猪,每日供应约二百九十只活猪。渔护署表示,本地猪场主要分布在元朗新田、锦田、流浮山、古洞及西贡,其中元朗最多,有三十四个,占整体八成,据了解全部都有供应活猪。

政府早年发展新界东北,当时已有一至两个猪场被收地,有业界指出,至今仍未获商讨安置。而政府在二○一五年《施政报告》提出洪水桥、元朗南及新界北的棕地发展,作为中长期土地供应,一七年再提出发展元朗南新市镇扩展部分,涉及二百二十三点五公顷,提供二万八千五百个住宅单位,可容纳约八万八千名人口,首阶段二○二七年入伙。发展范围内涉及三个猪场,分别位于白沙公庵路、黄泥墩白沙村、木桥头村,当局早年已表明猪场位处发展潜力用地的核心地带,加上猪场在夏天发出臭味影响民居,将不予保留。

位于元朗公庵路的「永生农场」是其中一个受影响猪场,四十七岁负责人庄先生,其家族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养猪,九七年开始在上址经营十万平方尺的农场,其中一半用地由家族拥有,另一半是租用,现时饲养四千只猪,每日供应二十只活猪。

庄先生十二岁已帮忙打理猪场,至今有三十五年养猪经验。他指,二○一四年政府进行元朗南发展谘询,后来知道将被收地,感到十分无奈,但据他了解,当局至今仍未接触三个猪场负责人商讨收地搬迁问题。

他说,曾经同另外两个面临「杀场」的猪农商量,明白当局在元朗南大规模觅地建屋的重要,相信猪场难获「不迁不拆」,但要求当局另觅地点安置三个猪场,而三个场主亦接受合并猪舍用地,甚至多层式发展以节省用地,并希望保留现有养猪数目及政府为受影响猪场内的建筑物作赔偿。

有本地猪农指出,本地活猪占有一定市场,受市民欢迎;今次内地爆发非洲猪瘟,内地活猪供应量急跌,令猪价飙升逾一倍,港府至今都束手无策,有业界认为是太过依赖内地供应所致,亦批评当局多年来没有审视本地禽畜业政策,被内地市场牵着走,「本地猪场供应量虽然较少,但当内地好少猪运来时,本地活猪其实就好重要,只要扶持本地猪场发展,增加相应的供应量,变相有缓冲市场价格作用。」

对于元朗南三个猪场的安置问题,渔护署发言人表示,持牌养猪场如受到土地发展影响,可考虑申请搬迁至禽畜废物管制区内,并需符合禽畜饲养发牌规例和规划地政等法例。当局在不影响公共衞生及疫病防控的前提下,会以开放态度考虑业界建议,在不提高最高饲养数量、加强农场生物保安,以及减低猪只感染疾病风险的基础上,与业界探讨搬迁或整合养猪场。至于今次搬迁及赔偿安排,有关部门未有正面回应。

庄先生说,家族数代人养猪维生,担心收地失去祖业,但现时唯有见步行步,「一个家族生意在我手上无了,自己心入面会好不舒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