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研北极小球藻变种 圣三一堂「极光杯」夺金

2019-09-10 00:00

(星岛日报报道)燃烧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科学家近年积极研发更洁净的生物燃料,圣公会圣三一堂中学四名中五学生,留意到现时没有针对北极小球藻变种(chlorella sp.)「ArM0029b」的光强度研究,故撰写研究计画,参加由极地科学家何建宗主办的首届「极光杯」比赛,并获得「科研创新金奖」,有机会到北极研究站进行实验。

生物燃料即把如黄豆、粟米、甘蔗等农产品及动物粪便等生物质,转化而成易于利用、含有能量的物质,是科学家为应对全球暖化及传统不可再生能源逐渐短缺,而积极研发的新兴燃料,当中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以微藻为原料,因其只需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就能生长,且产量及油脂含量高,能以低成本生产大量能源。

圣公会圣三一堂中学四名中五学生,今年三月获老师邀请参加由极地科学家何建宗主办的首届「极光杯」科研创新比赛,参加者须提交一份与极地相关的科研计画,可行者将有机会到香港唯一一个北极科研站「紫荆站」进行研究,对微藻能源深感兴趣的他们,便想到以北极小球藻变种(chlorella sp.)「ArM0029b」为研究对象。

他们参考已发表的研究报告,发现科学家们致力为「ArM0029b」寻找最佳培养环境,如湿度、温度、酸硷度等,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最大数量,脂肪含量最多的「ArM0029b」,因脂肪愈多,能提炼愈多燃料,却甚少研究光照强度与北极小球藻脂含量的关系。

组员陈俊熹指,为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缺,他们计画在芬兰收集「ArM0029b」样本,分别置于六个不同的光强梯度,以及相同光周期和温度为二十五度的环境中十天,以测试其于黑暗环境光强度下能否生长,「假如能培养成功,则代表即使极地进入极夜,也能以此发电,确保研究站的能源供给。」

最终四人凭周详可行的计画,且研究影响深远,而力压三十支参赛队伍,勇夺「极光杯」的「科研创新金奖」。粉岭救恩书院夺得「杰出创新奖」,因看到被冰封于冻土中数以万年计的腺虫「复活」的文章,便想研究冻土动物体内的酶,又指冻土解冻或令本来存活其中的病原体扩散,亦想通过研究制定预防措施。迦密中学的队伍以「在极地中实行鱼菜共生」为研究项目,获「科研创新银奖」。三组均可于明年四月前往北极进行有关研究。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