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杨润雄谈通识科 再掀必修热议
2019-07-29 00:00通识教育科是否维持必修必考,再次掀起热话。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接受本报专访,称研究通识教育科能否达到培养正确价值观、明辨性思考等课程目标,不排除重新考虑该科是否继续必修。事后多个教育团体发表声明回应,但该科是否就此走向选修,实际上不应该过于放大。
杨润雄在专访虽提到当局日后收到小组报告后,会以专业角度,审视课程是否达到目标,始有所考虑,同时表明以学生利益作决定,而非政治因素。既是重申政府对于是否全面接纳小组建议有最终决定权,也说明当局审时度势之馀,亦是以学生利益为前提。
在该科课程纲要,明文提到课程宗旨是培养学生联系各科的知识,多角度研习不同课题,从而建构与现今世界直接相关的个人知识,综合来说,就是独立思考能力、正面价值观、积极态度、社会触觉和适应能力。值得留意的是,杨润雄没有提出异议,而是重申年轻人是关心社会,乐于表达意见,有自己的想法,符合社会期望。而中央政策组委托学者研究亦是如此看,既然课程目标大致达成,那么内容如何调整始是关键。
专责小组在谘询文件提出有需要厘清和精简通识教育科的课程范围,意味六大单元日后或须修订与精简,前线教师亦不反对这样变动,实际上部分议题未追上时代要求,比如「工业4.0」等科技议题没有触及,而近年政治改革争议不断,现有课程主题「法治和社会政治参与」能否铺陈社会纷纭的意见,学生又能否全面而客观理解社会现象,无论科目如何定位,课程内容检视亦是必须的,更动与否的唯一前设,毫无疑问就是能否满足到课程目标。
当然,如今社会气氛紧张,官员言论引起不同解读可以理解,专责小组即使提交报告,获得当局接纳,通识教育科仍需要按现有机制,即课程发展议会相关委员会讨论与谘询,故外界不应过早结论,反而前线教师与关注课程发展的各界人士,应把握公众谘询的机会,以正面、积极及文明方式表达看法,更为实际。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