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跨境专网踢走市区校惹争议

2019-01-10 00:00

「双非零配额」政策推行多年,加上深圳近年容许港籍学生入读公立学校,令跨境来港的适龄小一「双非」学童大幅减少,教育局日前宣布修订跨境生专网的执行细节,除了把「统一派位选校名单」内每所学校的预留学额,由每班两个减至一个,更不再涵盖葵青、黄大仙等市区学校,但个别学校今学年取录为数不少的跨境生,当局突然一刀切叫停,未必理想。

跨境生专网踏入第五年,学额需求随着「双非零配额」今非昔比,去年申请人数更大跌三成,仅两千一百名跨境生申请统一派位,当局预料需求进一步减少,只以屯门、元朗、北区、大埔等八个邻近出入境管制站的校网,加上配合港珠澳大桥通车的东涌九十八网部分学校,已能满足学额需求,把八大校网内小学提供的「基本位」学额,由每班两个减半至一个,无疑可以理解。

然而,专网不涵盖市区学校的做法却值得商榷,尤其黄大仙与葵青区面对地区人口老化、生源不足是众所周知,跨境生提供额外生源,甚至有学校去年取录的跨境新生,占了小一学生三成至一半,与不缺生源,甚至课室尽用只能提供「基本位」的八大校网情况不同。当局上月始通知受影响学校「无得玩」,不仅打乱招生规划,亦令他们九月或要「硬着陆」缩班,出现收生直冲十六人「开班线」的临界点、超额教师等问题,亦令校方日后安排跨境校巴,因人数减少而倍添困难。

事实上,即使港珠澳大桥通车,在珠海亦容许港籍学生入读公立学校,加上预期大桥跨境校巴车程及费用不划算,教育界早料经大桥来港的小一新生有限,但东涌九十八网的学校,却可以毋须与八个校网看齐,只提供每班一个「基本位」,而可以预留高于需求的学额数量。

反观经过几年经营,不易建立跨境生口碑的市区学校,却被「就近入学」、「完成历史任务」等理由被除名,连「守株待兔」的机会都没有,当局未免忽略学校的切身感受。程尚达问过教育局,对于受影响的市区学校有否支援,惟未获正面回应。

无论如何,跨境生大量涌港的现象不再,无论是市区抑或八大邻近边境校网的小学,只能改革图强,以口碑争取家长认同,始能安然应对未来几年适龄人口的波动。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