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指标自测中风/心脏病风险!1类人提早发病率高562% 60岁前已中招

2024-09-24 00:00

5大指标自测患心脏病中风风险!1类人提早患冠心病率高562% 60岁前已中招
5大指标自测患心脏病中风风险!1类人提早患冠心病率高562% 60岁前已中招

心脏病及中风均为港人十大主要死因,死亡率分别排第3及第4。心血管疾病防不胜防?一项涉及9.6万人的研究指出,有5大指标可自测心血管健康,其中1类人在冠心病提早发病风险竟高达562%!60岁以下也要小心!

心血管病致命率高 1类人早发风险高562%

北京大学公共衞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分析内地96400名成年人的数据,旨在了解生活习惯、遗传风险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结果于今年7月于国际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发表。

甚么人提早患冠心病率最高?⬇⬇⬇

甚么人提早患心血管病风险较高?
甚么人提早患心血管病风险较高?
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中96400名参加者的临床和基因数据,分成4大组别。
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中96400名参加者的临床和基因数据,分成4大组别。
研究方法: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 与低遗传风险且生活方式健康参加者相比, 3种参加者对患上冠心病、 缺血性脑中风和脑出血结果风险。
研究方法: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 与低遗传风险且生活方式健康参加者相比, 3种参加者对患上冠心病、 缺血性脑中风和脑出血结果风险。
1.低遗传风险 但生活方式不健康
1.低遗传风险 但生活方式不健康
研究结果:早发冠心病风险增加25%、 早发缺血性脑中风风险增加74%、 早发脑出血风险增加58%。
研究结果:早发冠心病风险增加25%、 早发缺血性脑中风风险增加74%、 早发脑出血风险增加58%。
2.高遗传风险 但生活方式不健康
2.高遗传风险 但生活方式不健康
研究结果:早发冠心病风险增加562%、 早发缺血性脑中风风险增加234%、 早发脑出血风险增加553%。
研究结果:早发冠心病风险增加562%、 早发缺血性脑中风风险增加234%、 早发脑出血风险增加553%。
3.高遗传风险 但生活方式健康
3.高遗传风险 但生活方式健康
研究结果:早发冠心病风险下降67.8%、 早发缺血性脑中风风险下降57.4%、 早发脑出血风险下降54.3%。
研究结果:早发冠心病风险下降67.8%、 早发缺血性脑中风风险下降57.4%、 早发脑出血风险下降54.3%。
研究结果:研究团队提出, 切换至健康生活方式 能够有助预防冠心病、 缺血性脑中风和脑出血早病发的风险。
研究结果:研究团队提出, 切换至健康生活方式 能够有助预防冠心病、 缺血性脑中风和脑出血早病发的风险。
研究结果:不论遗传风险高低, 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加上遗传风险与生活方式有叠加效应, 建议中年人要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研究结果:不论遗传风险高低, 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加上遗传风险与生活方式有叠加效应, 建议中年人要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研究对象|分析逾9.6万人数据

研究团队透过采用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中96400名参加者的临床和基因数据,并把参加者分为以下4个组别进行研究:

  1. 低遗传风险且生活方式健康
  2. 低遗传风险但生活方式不健康
  3. 高遗传风险但生活方式健康
  4. 高遗传风险且生活方式不健康

研究结果|提早中风/脑出血/患冠心病风险

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与低遗传风险且生活方式健康参加者相比,3类参加者对患上冠心病、缺血性脑中风和脑出血结果风险如下:

  • 低遗传风险但生活方式不健康:早发冠心病风险增加25%、早发缺血性脑中风风险增加74%、早发脑出血风险增加58%。
  • 高遗传风险但生活方式不健康:早发冠心病风险增加562%、早发缺血性脑中风风险增加234%、早发脑出血风险增加553%。
  • 高遗传风险但生活方式健康:早发性冠心病风险下降67.8%、早发性缺血性脑中风风险下降57.4%、早发性脑出血风险下降54.3%。

若以病发年龄比较,高遗传风险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士,冠心病平均病发年龄提早3.4年、缺血性脑中风则提早6年,早发性脑出血则提早1.6年。

健康生活习惯能逆转早病发风险

研究团队指出,健康生活方式能够有助预防冠心病、缺血性脑中风和脑出血早病发的风险。无论遗传风险高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遗传风险与生活方式有叠加效应,建议中年人要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5大健康指标 自测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团队基于《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列出5种不健康的生活指标:

  1. 目前吸烟或因患病而戒烟
  2. 有下列其中三种饮食习惯之一 每天不吃新鲜水果、每天不吃蔬菜、每天吃红肉或每周少于一次
  3. 运动量不足规定量的一半
  4. BMI低于18.5kg/㎡或高于24kg/㎡
  5. 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腰围超过85cm

研究团队指出,每项不健康生活方式得1分。如获0至1分,即反映生活方式健康;若获4至5分,则反映不健康。

冠心病8大症状 颈部痛是警号?

据衞生署资料,心脏病泛指各类与心脏有关的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其中,最易引致死亡的是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病)。当胆固醇层在心脏冠状动脉内壁积聚,令动脉管腔收窄,导致心肌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形成冠心病。

冠心病症状及成因⬇⬇⬇

冠心病症状
冠心病症状
剧烈运动后产生压迫性的心绞痛
剧烈运动后产生压迫性的心绞痛
心律紊乱
心律紊乱
晕眩
晕眩
出汗
出汗
恶心
恶心
四肢无力
四肢无力
气促(如患有心脏衰竭)
气促(如患有心脏衰竭)
双脚水肿(如患有心脏衰竭)
双脚水肿(如患有心脏衰竭)

 

 

冠心病常见徵状

医管局指出,近年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40多岁已患有此病并不稀奇,部分人首次病发前可能不会出现任何徵状,因而忽略了患病的可能性。当冠心病病发时,有机会出现以下症状:

  • 剧烈运动后产生压迫性的心绞痛,痛楚可扩散至手臂、肩膀、颈部和下颚,但休息后会好转 
  • 心绞痛程度会加剧,时间也会延长
  • 心律紊乱
  • 晕眩
  • 出汗
  • 恶心
  • 四肢无力
  • 气促(如已出现心脏衰竭)
  • 双脚水肿(如已出现心脏衰竭)

冠心病成因

医管局指出,许多风险因素可诱发冠心病,以下将风险因素分为3类:

1. 生活方式

  •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应为低盐,低糖,低脂肪和高纤维;每天应该吃五份蔬菜和水果)、缺乏运动、过重和肥胖、吸烟、精神压力

2. 患有慢性疾病

  •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3. 环境因素

  • 空气污染、噪音污染

预防冠心病方法

根据衞生署资料,可透过以下方法减低患上冠心病的风险:

  • 避免吸烟。
  • 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进食含过量脂肪、油、盐及太甜的食物。
  • 因应个人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运动。
  • 控制体重
  • 争取充足休息,避免精神紧张。
  • 根据医生指示,定期检查血压及胆固醇。

延伸阅读:吃3种油可防血管闭塞?医生推介3类食物 护心脏降胆固醇

护心蔬果及油类。
护心蔬果及油类。
橄榄油、芥菜油:对心脏有益的植物性油脂,获地中海饮食法推崇。
橄榄油、芥菜油:对心脏有益的植物性油脂,获地中海饮食法推崇。
十字花科蔬菜:如椰菜花、椰菜,对心脏有正面效益。
十字花科蔬菜:如椰菜花、椰菜,对心脏有正面效益。
木耳、番茄:不少研究证实,长期食用可发挥保护心脏能作用。
木耳、番茄:不少研究证实,长期食用可发挥保护心脏能作用。
拣选护心肉类口诀:「脚越多,越不好」
拣选护心肉类口诀:「脚越多,越不好」
拣选护心肉类原则:多吃白肉、少吃红肉。
拣选护心肉类原则:多吃白肉、少吃红肉。
鱼肉、鸡肉:属两只脚以内肉类,相对健康护心。
鱼肉、鸡肉:属两只脚以内肉类,相对健康护心。
猪肉、牛肉:属4只脚肉类,应尽量少吃。
猪肉、牛肉:属4只脚肉类,应尽量少吃。
护心饮食注意事项。
护心饮食注意事项。
慎吃牛油果:虽富含好油脂,但油脂丰厚,也含有少量坏油脂。
慎吃牛油果:虽富含好油脂,但油脂丰厚,也含有少量坏油脂。
慎吃牛油果:建议1天摄取半颗-1颗,有助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吃太多反而无益。
慎吃牛油果:建议1天摄取半颗-1颗,有助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吃太多反而无益。
忌吃猪油、牛油等动物性油脂。
忌吃猪油、牛油等动物性油脂。
忌吃猪油、牛油等动物性油脂:饱和脂肪含量高,较易凝固,增加血管阻塞、坏胆固醇的风险。
忌吃猪油、牛油等动物性油脂:饱和脂肪含量高,较易凝固,增加血管阻塞、坏胆固醇的风险。
忌吃椰子油:虽属植物性油脂,但富含饱和脂肪。
忌吃椰子油:虽属植物性油脂,但富含饱和脂肪。
忌吃椰子油:在常温下也会凝固,同样会增加血管阻塞风险。
忌吃椰子油:在常温下也会凝固,同样会增加血管阻塞风险。

资料来源:《Nature Human Behaviour》、衞生署

---

相关文章:

血管老化易中风心肌梗塞 医生教1分钟自测风险 量血压出现这数字高危

全球84%中风病例可预防 10大饮食习惯风险高 少吃1种油易中风?

45至64岁中风死亡率上升!全球每4人有1人中风 90%病例由10大因素引发

中风先兆|28岁男常做运动无三高 出现1徵兆中风半瘫 医生揭年轻中风6大原因

港人第3大致命疾病!1类都市人患心脏病风险高68% 专家教3招保护心脏

心脏病|易头晕恐患心脏病 小心8大高危因素 医生教5招自测心脏病

心脏健康|90%心肌梗塞病例可预防 营养师推介8大护心食物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