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馆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免费开放!专访锺妙芬博士从建筑、囚禁者口述历史看香港城市变迁

2024-03-06 00:00

大馆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免费开放!专访锺妙芬博士从建筑、囚禁者口述历史看香港城市变迁
大馆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免费开放!专访锺妙芬博士从建筑、囚禁者口述历史看香港城市变迁

位处中环的大馆,前身为域多利监狱(域多利监狱为其中一部分,另亦包括中区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是香港最早的监狱,这重要的香港文化遗产对我们、对当今社会,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著深远的意义。近日域多利监狱B仓与D仓展馆分别设立2个常设展览,带我们窥探当时铁窗生活的背后,深入了解过去的香港人口、生活环境及罪案等变迁历史,并引发大众反思人性、社会发展、被边缘化和弱势群体的议题。

为什么域多利监狱的历史那么重要?

锺妙芬博士直言:「感受不容易捕捉,但是我们尽力从多角度诠释。」
锺妙芬博士直言:「感受不容易捕捉,但是我们尽力从多角度诠释。」
D仓保留许多19世纪建筑特色,如原木地板、圆拱元素等。
D仓保留许多19世纪建筑特色,如原木地板、圆拱元素等。
域多利监狱是香港最早的监狱
域多利监狱是香港最早的监狱
大馆=域多利监狱?
大馆=域多利监狱?
为什么域多利监狱那么重要?
为什么域多利监狱那么重要?
百多年来域多利监狱进行多次改革
百多年来域多利监狱进行多次改革
D仓保留许多19世纪建筑特色,如原木地板、圆拱元素等。
D仓保留许多19世纪建筑特色,如原木地板、圆拱元素等。
反映出香港的人口、生活环境、罪案等变化,均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反映出香港的人口、生活环境、罪案等变化,均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在展览空间呈现多元声音
在展览空间呈现多元声音
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免费开放
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免费开放
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
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
设两个常设展览
设两个常设展览
由大馆文物事务主管锺妙芬博士 及 策展研究员陈嘉莹 联手策划
由大馆文物事务主管锺妙芬博士 及 策展研究员陈嘉莹 联手策划
B仓常设展览  「B 仓文化古迹展览:铁窗生活是怎样的?」
B仓常设展览 「B 仓文化古迹展览:铁窗生活是怎样的?」
D仓常设展览  「D 仓文化古迹展览:创伤与疗愈」
D仓常设展览 「D 仓文化古迹展览:创伤与疗愈」
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开放详情
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开放详情
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开放详情
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开放详情
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开放详情
域多利监狱B仓及D仓开放详情

香港最早的监狱域多利监狱,承载著重要的历史资源。百多年来域多利监狱进行了多次改革,见证了香港监狱的转变。从昔日在囚人士的生活,也反映出香港的人口、生活环境及罪案等的变化,均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开放域多利监狱B仓与D仓附常设展览

大馆文物事务主管锺妙芬博士
大馆文物事务主管锺妙芬博士

是次域多利监狱开放B仓与D仓古迹作为两大展馆,并分别设立「B 仓文化古迹展览:铁窗生活是怎样的?」和「D 仓文化古迹展览:创伤与疗愈」两个常设展览,由大馆文物事务主管锺妙芬博士及策展研究员陈嘉莹联手策划。

聆听前域多利监狱职员/囚禁者/志愿者口述历史

「我们在开馆前做了很多访问,今次特意邀请了在囚人士、牧师、监狱的志愿者及前域多利监狱的职员等,以补充我们的资料库,并尊重多元声音。」
「我们在开馆前做了很多访问,今次特意邀请了在囚人士、牧师、监狱的志愿者及前域多利监狱的职员等,以补充我们的资料库,并尊重多元声音。」

锺妙芬博士直言为展示这座监狱复杂的历史,她刻意藉有形的建筑与无形的墙内人生活经验结合,营造语境,「感受不容易捕捉,但是我们尽力从多角度诠释。」这次展方请来前域多利监狱的职员、曾被关押在狱中的囚禁者,监狱的志愿者及监狱事工白德培教授(Rev. Prof. Tobias Brandner)等口述历史,并透过在囚人士的涂鸦及画作等多种创作媒介,既补充域多利监狱的历史资料,也尊重多元声音,令大众了解监狱内生活者的真实生活及情感,「我希望不仅保留建筑物的外观,也将一些无形的价值及理念承传到下一代。」锺妙芬博士补充。

为什么挑选B仓及D仓作常设展览?

青砖D仓(左)和红砖B仓(右),可观察到19世纪下半期和后期20世纪的建筑差异。
青砖D仓(左)和红砖B仓(右),可观察到19世纪下半期和后期20世纪的建筑差异。
位处中环的大馆,前身为域多利监狱,是香港最早的监狱
位处中环的大馆,前身为域多利监狱,是香港最早的监狱
「域多利监狱并不仅止囚禁犯人而已,从中亦见证到香港城市的改变。」
「域多利监狱并不仅止囚禁犯人而已,从中亦见证到香港城市的改变。」
从建筑上可见当年的设计讲求实用,如著眼于监狱的管理、卫生、通风及光线等考虑。
从建筑上可见当年的设计讲求实用,如著眼于监狱的管理、卫生、通风及光线等考虑。
展出历史照片与复制品的空间
展出历史照片与复制品的空间
展出历史照片与复制品的空间
展出历史照片与复制品的空间
红砖B仓为后期20世纪的建筑
红砖B仓为后期20世纪的建筑
B仓楼梯置于正中间,有助通风及方便监视管理上层牢房
B仓楼梯置于正中间,有助通风及方便监视管理上层牢房
B仓的楼梯置于正中间贯穿各层
B仓的楼梯置于正中间贯穿各层
域多利监狱 B 仓
域多利监狱 B 仓
观众于域多利监狱 B 仓参观场域特定展览
观众于域多利监狱 B 仓参观场域特定展览
细看D仓会发现保留了许多19世纪时期的建筑特色
细看D仓会发现保留了许多19世纪时期的建筑特色
域多利监狱 D 仓:「创伤与疗愈」多媒体展览装置
域多利监狱 D 仓:「创伤与疗愈」多媒体展览装置
当年鰂鱼涌、筲箕湾一带乃花岗岩的矿场,香港建筑很多时都会用上这种石材,D仓正是其一。
当年鰂鱼涌、筲箕湾一带乃花岗岩的矿场,香港建筑很多时都会用上这种石材,D仓正是其一。
太平间
太平间
太平间
太平间

锺妙芬博士表示规划大馆时,除了作为香港艺术文化的枢纽外,也特意预留一些空间用作历史及文化遗产诠释用途,而当时特意保留了B仓和D仓,从两栋建筑可以观察到19世纪下半期和后期20世纪的建筑差异外,也反映了城市发展同时所衍生的治安、民生和卫生问题。

监狱建筑随城市变革

域多利监狱D仓

D仓保留许多19世纪建筑特色,如原木地板、圆拱元素等
D仓保留许多19世纪建筑特色,如原木地板、圆拱元素等

随香港城市不断发展,愈来愈多人来港聚居,人口急升也带来罪案,愈多犯人令监狱空间也不不敷应用。建于1858年至1862年间的D仓是现存遗址中比较早期的建筑之一,采用19世纪的建筑风格,当时参考了当时英国及美国费城等外国现代化放射式监狱的先例,在D仓中间特设塔楼连接各座监狱楼房,方便监视囚犯活动,锺妙芬博士告知:「从建筑上可见当年的设计讲求实用,如著眼于监狱的管理、卫生、通风及光线等考虑。」后来因监狱用途改变,D仓先拆去打斜的两翼,到二战时期因被严重炸毁,破坏至不能复修,故后期再次拆去中央监视塔及两翼,现仅剩下D仓围楼部份。

太平间
太平间

锺妙芬博士告知细看D仓会发现保留了许多19世纪时期的建筑特色,如太平间的原木地板,设计采用很多圆拱元素等,她续说:「当年鰂鱼涌、筲箕湾一带乃花岗岩的矿场,香港建筑很多时都会用上这种石材,D仓正是其一。」

域多利监狱B仓

B仓楼梯置于正中间,有助通风及方便监视管理上层牢房
B仓楼梯置于正中间,有助通风及方便监视管理上层牢房

「由一开始开发时,大馆这地方已是法律和秩序的象徵。」随著香港人口急升,也带来罪案,当时香港只有域多利监狱也人满为患,为了维持秩序和法律,故展开扩建工程,「1910年落成的B仓,是采用20世纪建筑风格的独立大楼,为防止爆发卫生及疾病问题,尤其重视通风设计。」B仓的楼梯置于正中间贯穿各层,每个独立囚室上方亦设有通风气窗,有助疏气外,也方便监视及管理各层牢房。而囚室空间亦变小,并要在狭窄牢房里放三张床,这些都揭示了监狱空间的不足。

B仓囚室空间亦变小,并要在狭窄牢房里放三张床,这些都揭示了监狱空间的不足。
B仓囚室空间亦变小,并要在狭窄牢房里放三张床,这些都揭示了监狱空间的不足。

「我经常强调『转变』,古迹并不只一面,它也有自己用途更迭的历史,建筑物本身多次扩建拆迁,也在转变,即使是生活在里面的人及整个社会也在转变。」

从监狱过渡为收容所

「其实域多利监狱并不仅止囚禁犯人而已,从中亦见证到香港城市的改变。」
「其实域多利监狱并不仅止囚禁犯人而已,从中亦见证到香港城市的改变。」

 

「其实域多利监狱并不仅止囚禁犯人而已,从中亦见证到香港城市的改变。」

后期赤柱监狱启用后,域多利监狱的功能演变为收容非法入境者及越南船民等,让他们在羁留、等候遣返及驱逐出境期间暂居,域多利监狱从监狱转变为供另一类人生活的收容所。

监狱里会见到多国语言的告示牌及涂鸦
监狱里会见到多国语言的告示牌及涂鸦

锺妙芬博士分享监狱里会见到多国语言的告示牌及涂鸦,监狱员工和囚禁者也包括欧洲人、印度人、旁遮普人及华人,一方面反映了香港一直以来吸引不同外来文化、背景、出身的人来这里生活,拥有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城市特质;另一方面也能从中观察那时华人和外国人在监狱不同的遭遇及对待,「这些全部都是香港的城市缩影,我们应将大馆与整个香港发展作为背景一起去思考。」锺妙芬博士补充。

前域多利监狱的职员和曾被关押在狱中的囚禁者

「我经常强调『转变』,古迹并不只一面」
「我经常强调『转变』,古迹并不只一面」
「它也有自己用途更迭的历史,建筑物本身多次扩建拆迁,也在转变」
「它也有自己用途更迭的历史,建筑物本身多次扩建拆迁,也在转变」
锺妙芬博士分享监狱员工包括欧洲人、印度人、旁遮普人及华人,反映香港多种族多元文化特质。
锺妙芬博士分享监狱员工包括欧洲人、印度人、旁遮普人及华人,反映香港多种族多元文化特质。
随著香港人口急升,也带来罪案,当时香港只有域多利监狱也人满为患
随著香港人口急升,也带来罪案,当时香港只有域多利监狱也人满为患
虽然坐监是一段痛苦经历,但也让很多人更加明白亲人的不离不弃
虽然坐监是一段痛苦经历,但也让很多人更加明白亲人的不离不弃
锺妙芬博士坦言听到更新人士忆述坐监的经历,分享在狱中很想念家人,怎样体会到与家人的关系及爱,都让她既深刻又感动
锺妙芬博士坦言听到更新人士忆述坐监的经历,分享在狱中很想念家人,怎样体会到与家人的关系及爱,都让她既深刻又感动

「我们在开馆前做了很多访问,今次特意邀请了在囚人士、牧师、监狱的志愿者及前域多利监狱的职员等,以补充我们的资料库,并尊重多元声音。」锺妙芬博士坦言听到更新人士忆述坐监的经历,分享在狱中很想念家人,怎样体会到与家人的关系及爱,都让她既深刻又感动,「他们被囚禁后方发觉一人做事并不只自己承担,是会连累家人,令家人难受。」虽然坐监是一段痛苦经历,但也让很多人更加明白亲人的不离不弃,锺妙芬博士绩说:「也令我反思社会如何接纳在囚人事亦很重要。」

大馆的未来计划

锺妙芬博士透露,预计未来会陆续修复F Hall及开放中央裁判司署、中央警署等。


「域多利监狱:B 仓与D仓」文化古迹常设展览
B仓文化古迹展览:铁窗生活是怎样的?
D仓文化古迹展览:创伤与疗愈

日期:即日起
时间:上午11时至晚上7时
地点:中环中环荷李活道10号大馆B仓及D仓
门票:免费入场
查询:按此

 

文:Kimchi
图:刘骏轩、大馆

延伸阅读:为何现在大家都爱逛博物馆?专访香港故宫吴志华馆长:因现代博物馆变得更「活」!

为何现在大家都爱逛博物馆?(朱永伦摄)
为何现在大家都爱逛博物馆?(朱永伦摄)
国际博物日2023以「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为年度主题。(图:ICOM官网)
国际博物日2023以「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为年度主题。(图:ICOM官网)
为何现在大家都爱逛博物馆?(朱永伦摄)
为何现在大家都爱逛博物馆?(朱永伦摄)
国际博物馆日1977年5月18日开始每年举办
国际博物馆日1977年5月18日开始每年举办
国际博物馆日希望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博物馆和文化事业
国际博物馆日希望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博物馆和文化事业
国际博物馆日|2023年主题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
国际博物馆日|2023年主题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
国际博物馆日|2022年主题 博物馆的力量 (The Power of Museums)
国际博物馆日|2022年主题 博物馆的力量 (The Power of Museums)
国际博物馆日|2021年主题 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
国际博物馆日|2021年主题 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
国际博物馆日|2020年主题 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国际博物馆日|2020年主题 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国际博物馆日|2019年主题 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
国际博物馆日|2019年主题 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
国际博物馆日|2018年主题 超连结的博物馆: 新方法,新公众(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国际博物馆日|2018年主题 超连结的博物馆: 新方法,新公众(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国际博物馆日|2017年主题 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 : 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
国际博物馆日|2017年主题 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 : 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
国际博物馆日|2016年主题 博物馆与文化景观(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国际博物馆日|2016年主题 博物馆与文化景观(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国际博物馆日|2015年主题 博物馆为可持续社会(Museums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国际博物馆日|2015年主题 博物馆为可持续社会(Museums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国际博物馆日|2014年主题 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Museum collections make connections)
国际博物馆日|2014年主题 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Museum collections make connections)
国际博物馆日由1992年起每年订立主题
国际博物馆日由1992年起每年订立主题
六十年代的香港大会堂(图:lcsd.gov.hk)
六十年代的香港大会堂(图:lcsd.gov.hk)
1962年大会堂美术博物馆开幕,经历改名、分拆、迁址及翻新,现为香港艺术馆(图:hk.art.museum)
1962年大会堂美术博物馆开幕,经历改名、分拆、迁址及翻新,现为香港艺术馆(图:hk.art.museum)
1971年大会堂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儿童美术展览1971(图:hk.art.museum)
1971年大会堂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儿童美术展览1971(图:hk.art.museum)
1970年大会堂美术博物馆举办的七零年香港青年艺术家展览(图:hk.art.museum)
1970年大会堂美术博物馆举办的七零年香港青年艺术家展览(图:hk.art.museum)
1972年大会堂美术博物馆举办的「蜕变中的香港 」摄影展览(图:hk.art.museum)
1972年大会堂美术博物馆举办的「蜕变中的香港 」摄影展览(图:hk.art.museum)
1964年大会堂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吕寿琨近作展(图:hk.art.museum)
1964年大会堂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吕寿琨近作展(图:hk.art.museum)
1969年大会堂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当代香港艺术1969-70(图:hk.art.museum)
1969年大会堂美术博物馆举办的当代香港艺术1969-70(图:hk.art.museum)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图:HKPM)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图:HKPM)
吴博士谓罗浮宫的配套,便利任何人也能入场参观,香港博物馆业仍有好大改进空间。 (图:iStock)
吴博士谓罗浮宫的配套,便利任何人也能入场参观,香港博物馆业仍有好大改进空间。 (图:iStock)
吴博士分享罗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在通达共融方面做得很好,值得参考。 (图:大英博物馆官网)
吴博士分享罗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在通达共融方面做得很好,值得参考。 (图:大英博物馆官网)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22年布拉格大会通过以上博物馆的新定义。(图:ICOM官网)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22年布拉格大会通过以上博物馆的新定义。(图:ICOM官网)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22年布拉格大会通过博物馆新定义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22年布拉格大会通过博物馆新定义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22年布拉格大会通过博物馆新定义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22年布拉格大会通过博物馆新定义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22年布拉格大会通过博物馆新定义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22年布拉格大会通过博物馆新定义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22年布拉格大会通过博物馆新定义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22年布拉格大会通过博物馆新定义
香港故宫向海一面采用玻璃幕墙,可眺望维港海景和打卡。 (图片来源:HKPM)
香港故宫向海一面采用玻璃幕墙,可眺望维港海景和打卡。 (图片来源:HKPM)
香港故宫应用地方营造(place-making)手法规划,促进博物馆、社区与人文互动。 (图片来源:HKPM)
香港故宫应用地方营造(place-making)手法规划,促进博物馆、社区与人文互动。 (图片来源:HKPM)
香港故宫向海一面采用玻璃幕墙,可眺望维港海景和打卡。 (图片来源:HKPM)
香港故宫向海一面采用玻璃幕墙,可眺望维港海景和打卡。 (图片来源:HKPM)
香港故宫向海一面采用玻璃幕墙,可眺望维港海景和打卡。  (Gary Tsai摄)
香港故宫向海一面采用玻璃幕墙,可眺望维港海景和打卡。 (Gary Tsai摄)
香港故宫馆内放有许多椅子。 (图片来源:HKPM)
香港故宫馆内放有许多椅子。 (图片来源:HKPM)
香港故宫二楼特设可休憩的长楼梯,为参观者提供坐下来休息思考的空间。  (图片来源:HKPM)
香港故宫二楼特设可休憩的长楼梯,为参观者提供坐下来休息思考的空间。 (图片来源:HKPM)
香港故宫应用地方营造(place-making)手法规划,促进博物馆、社区与人文互动。 (图片来源:HKPM)
香港故宫应用地方营造(place-making)手法规划,促进博物馆、社区与人文互动。 (图片来源:HKPM)
吴博士告知:「香港故宫及M+等现代博物馆开幕后,去年参观人次多达300至400万」(梁誉东摄)
吴博士告知:「香港故宫及M+等现代博物馆开幕后,去年参观人次多达300至400万」(梁誉东摄)
香港属开放型城市,易接受新事物,观众群阔,加上高铁开通及旅游全面放宽,吴博士坦言对香港博物馆观众人流并不担心(朱永伦摄)
香港属开放型城市,易接受新事物,观众群阔,加上高铁开通及旅游全面放宽,吴博士坦言对香港博物馆观众人流并不担心(朱永伦摄)
展望未来吴博士指:「追上国际同时,发展要循序渐进并保持高质素,管理上亦需要秉持开放的现代化思维,协调多方面的平衡,但切忌盲目跟风。」(图: iStock)
展望未来吴博士指:「追上国际同时,发展要循序渐进并保持高质素,管理上亦需要秉持开放的现代化思维,协调多方面的平衡,但切忌盲目跟风。」(图: iStock)
展望未来吴博士指:「最首要仍是文物保护及传承,这点绝不可以妥协。」(卢江球摄)
展望未来吴博士指:「最首要仍是文物保护及传承,这点绝不可以妥协。」(卢江球摄)
现代博物馆增设许多公共空间和无障碍设施(图:iStock)
现代博物馆增设许多公共空间和无障碍设施(图:iStock)
现代博物馆增设许多公共空间和无障碍设施(图:iStock)
现代博物馆增设许多公共空间和无障碍设施(图:iStock)

 

---

《星岛申诉王》一周年生日送大礼,正举行问卷调查,参加者有机会获得足金串饰、Rasonic 电饭煲、英皇电影礼券及一田超市现金券,点击答问题赢大奖:https://bit.ly/3P4s70j

《星岛申诉王》已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内容,请立即浏览「区区有申诉」活动专页,https://bit.ly/41hgS9E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