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42岁男狂放屁便秘确诊大肠癌 医生揭1个常见问题是警号

2022-09-07 00:00

经常放屁、便秘,42岁男子确诊患大肠癌。
经常放屁、便秘,42岁男子确诊患大肠癌。

经常放屁也是患癌警号?有台湾急诊科医生分享病例指,一名42岁男子因经常放屁,但难以排出大便而求医,最终确诊患上大肠癌。有外科医生指,一个都市人常见的问题为大肠癌先兆,呼吁大家留意。

腹胀狂放屁确诊大肠癌

急诊科医生柯世佑在节目《医师好辣》分享病例指,该名42岁男子因不断放屁,大便排不出来而求医。惟服用软便剂后也无效,肠道一直绞动。柯医生指,该男子腹部胀起,用手一敲,全是气体。照X光后,发现他肠道明显被阻塞,肚子充满气体与液体。医生表示,患者一直放屁,但仍然腹胀,疑有异物堵塞。不过他亦指,吃冬菇、金菇等较难消化的食物也会如此卡著。

与外科医生一起诊断后,他们认为要做手术剪掉堵塞的位置,否则会肿胀得愈来愈厉害,并很易破裂。做手术后,医生诊断出该男子患的是大肠癌。柯医生指出,患者放的屁异于常人,附有黏液与粪水,但总是无法排出大便。

大肠癌等于严重便秘

当地外科医生江坤俊曾亦其节目《江P医件事》中指出,放臭屁很可能是大肠癌先兆。他解释,大肠的肿瘤若够大,足以堵塞粪便,令其难以下行。当粪便在大肠长时间停留,就会与细菌有独特交互作用。

江医生指出,大肠癌情况严重时,即等于严重便秘。当气体的压力很大,就会从被堵塞的位置漏出,这些气体十分臭。他提醒,若持续小量小量地放臭屁,就要小心,因有可能是大肠癌先兆。

大肠癌成因

大肠癌为本港第2号癌症杀手。根据衞生署资料,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部份,包括结肠、直肠和肛门。食物中的水分、营养会经消化系统而吸收,剩馀的食物渣滓(即大便)最后经肛门排出。大肠癌大多由一颗细小的瘜肉开始形成。瘜肉通常为良性,但有些会慢慢演变为癌症,这种变化可以历时10年或以上。若不及早治疗,癌细胞会侵入和破坏附近的器官,还可经血液和淋巴系统扩散至身体各部位。

大肠癌的风险因素包括饮食中的纤维含量不足、进食大量红肉和加工肉食、缺乏体能活动、肥胖、饮酒和吸烟。据统计,以下人士患大肠癌机会较高︰

  • 50岁或以上男性
  • 带有遗传性的肠病,例如「家族性大肠腺瘜肉病」或「连氏综合症」
  • 大肠长期发炎,例如「溃疡性结肠炎」
  • 过往有大肠瘜肉
  • 有大肠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

大肠癌常见症状

衞生署指,大肠癌在病发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病徵往往与其他肠道疾病相似。常见病徵如下:

  • 大便习惯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变(腹泻或便秘),并持续超过两星期
  • 大便带血或带有大量黏液
  • 大便后仍有便意
  • 腹部不适(持续疼痛、腹胀、饱胀或绞痛)
  • 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和疲倦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