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媛专栏|过年新气象 也谈NFT与艺术
2022-02-03 00:00虎年首次与各位读者见面,谨祝大家虎年行大运,事事如意,希望今年香港各行各业能全面复苏。自从去年3月美国艺术家BEEPLE一件NFT作品以6,900万美元天价拍出后,艺术界关于NFT的报道几乎每天出现,一夜之间,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区块链(Blockchain)、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等专有名词,或像科幻电影描述的元宇宙(Metaverse),都变成日常用词,甚至潮语。
文:苏媛 图:The MetaArt Club、星岛图片库 The MetaArt Club平台上作品之一《All Your Little Faces》。 多媒体艺术家武子扬的作品。
香港现新平台
创办人之一李诗韵指出,The MetaArt Club旨在扮演桥梁角色,一方面连接数码艺术家与藏家,另一方面将NFT与艺术的距离拉近,「艺术的代币化印证了一个新生的收藏家群体的诞生,这仅仅是开始。」在收藏群体方面,现在的确是倾向于年轻一群。要进一步向更多香港收藏家推广NFT,李诗韵表示正陆续在香港举行简介会,让更多人了解从开立加密钱包到购买作品的流程。「参与NFT的艺术家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传统媒介艺术家涉足NFT,像英国艺术家赫斯特、内地的蔡国强,市场反应都很好,另一位著名内地艺术家徐冰的NFT作品也很快会出现。另一类是一直在数码世界的艺术家,暂时这类型艺术家比较活跃,不过传统艺术家也陆续加入NFT的行列。」
The MetaArt Club推广手法颇特别,是采用类似航空公司飞行哩数的奖赏制度,投入愈多「哩数」,会员的待遇也更优越,其中一个比较吸引的,是将来可以在虚拟世界Decentraland内The MetaArt Club的元宇宙博物馆,展示自己的藏品。
数码艺术家John Park的作品《Summon》。
进场前要三思
说实话,笔者正有这种困惑!不过,过去二十年科技发展之迅速、影响之大,是惊人的。所有新事物、新科技的出现,必有一批先导者,愿意尝试积极投入,也必有审慎态度的观望者,亦有人完全不信任、不接受。但是,无论NFT艺术品投资的热度尚是冰山一角,还是昙花一现,言之尚早,可以肯定的是,展示、欣赏和收藏艺术品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在传统实体世界,当一部手机几乎能满足我们所有工作、娱乐和生活基本需求,距离通过网络展示自己在虚拟世界的艺术藏品的日子,也不远了。
香港资深设计师陈幼坚的作品。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