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媛专栏|邓凝姿此中山水画展

2021-12-02 00:00

邓凝姿笔下的山水给人无穷想像。
邓凝姿笔下的山水给人无穷想像。

中国书画传统以山水画最具代表性,千年以来文人寄情山水间,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憧憬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香港著名艺术家邓凝姿笔下,山水又代表甚么境界?

「说实话,生活在香港哪里有闲情去追求天人合一?香港的山水景色也给不了那种感觉。」邓凝姿以她一贯的爽朗笑声说:「对我来说,画山水是一种实验和实习的过程,中国传统山水画其实颇有个人主义,让人可以在无边无际的空间自由翱翔,这是很难得的。在想像和创作期间,自己也彷佛在山水之间游了一圈,突然发现,前人所谓的寄情山水,原来是可以做到的!」

邓凝姿最新作品展《此中山水》展出两个系列:「无名风景」创作于2018年,「那地方」创作于这两年疫情期间,两组作品皆糅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内涵和表现手法,以及当代人的情怀和观点,结合中西艺术创作寓言,一方面保留传统国画的墨线勾勒山形和地理轮廓,一方面以鲜明的塑胶彩颜色板块,营造一个富层次、构图独特的抽象世界。

「我利用颜料和笔触,加上想像力和少量的预先构图。我不是构好图便填图去画,而是会在画面有很多修改,例如颜料、线条和笔触,选择当中哪些可去哪些可留。因为用这些方法去『玩』画面,所以画面不会很乾净,甚至有很多重的修改痕迹。我在作品中留下这些底面的东西,希望让观众认识到作品是一路发展出来的。在物料方面,我用上很多塑胶彩媒介、亮光凝胶等,每一样都令颜料有不同的呈现。画中的颜色则向两极走,主要利用对比色,令空间感更阔一点和人物走动多点。」

「无名风景」出现的人物,其实是源于邓凝姿在街头拍摄的照片,再将人物重置入山水景内,某程度上延续她近年的一种实验:「大约十年前我开始由投影机辅助、临摹摄影影像的绘画实习,大多是自己拍摄的照片,例如香港九龙街头,一点一点地把像素画出来,是对自己专注力的一种考验。我对照片里的人物很感兴趣,曾经在展览上展出真人尺寸的作品,我在想假如照片中人刚好看到展品会有甚么感觉?」在「那地方」系列中,邓凝姿却完全摒弃了人物,让观众更加自由无阻地进入其中,探索和发展自己向往的天地。但仔细近看,隐约可以看到一些人为的建筑物,如桥梁和阶梯,充满想像空间。

邓凝姿表示最近两年全球疫症肆虐,香港社会不安,彷佛很多人都陷于一种不满现实的情绪中,似乎都在寻求一个新居所:「『那地方』完全是一个想像出来的地方,近期看见很多人移民、离开,现况好像不太理想,所以我便开始思考,是否有一个地方是大家都想去的?对于这问题,其实我自己并没有答案,也不认为它必定是一个很理想的地方,我在作品里留有很多悬疑,希望让观者自行填满其他空间或想像自己追求的东西,而不是由我来描述一个理想世界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于是取了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利用多视角、多视点,让观者可以进画游玩,从中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邓凝姿早年留学英国与澳洲,先后获得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学士学位及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在海内外参与超过二十个展览,并获得多个奖项,集学者、老师、策展人多重身分于一身,邓凝姿表示:「拥有多种身分令我创作的全面性更高,无论看自己还是看其他艺术家,我可以更关注和知道他们在做甚么。而因为每种身分也有某程度的理性在当中,也令我对自己的创作更加清晰。」她认为艺术并不是一味地表达自我,她在长时间的学术研究里反覆印证,尝试了解艺术创作的甚么元素会得到甚么结果,在感受结果时第一个得益的其实是自己。学术研究也让她有机会写作:「写东西是整理思绪很好的方法,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策展人的身分,我们都需要写作,特别是香港早期对这方面人才培育机会不多,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

看似随意其实极具心思的构图,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幻想世界,一层又一层,别有洞天非人间,神游其中,彷佛误入桃花源的渔夫,忘路之远近,有缘到此山水中。
文:苏媛

图:由画廊提供



《那地方(十四)》<p ><p />

《那地方(十四)》


《香港风景(1.2)》 
《香港风景(1.2)》 
《那地方》系列作品正在展出。
《那地方》系列作品正在展出。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