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节目精选|大馆场域限定 表演艺术跨度赏
2021-09-16 00:00开馆三年多以来,大馆从戏剧季和舞蹈季,发展至今年的《表演艺术季:SPOTLIGHT》,今年下半年再谱新章,于9月起上演七个不同界别的本地节目,让艺术家展现他们对当下的回应,引领观众通过剧场、音乐、舞蹈等不同方式,思考身分、历史、传统技艺,以至人生的课题。
《痴线一分钟》巧妙融合另类实境游戏(ARG)、表演与香港地道元素,带领观众进入虚实交替的当代实验舞蹈剧场,游走表演、影像与装置之间,拆解重组似曾相识的香港画面。导演「鬼与约翰」说:「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表达和联系的模式都变得广泛和多样,通过新媒体及平台,我们能表达不同的故事和感受。直到科技容许我们跟其他人融为一体之前,艺术是我们最好的分享工具。」今次演出的另一重点是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正所谓『如果太多牛奶味,朱古力味无掟企』,在剧场空间内,若果有太多线性叙述,观众互动就会『无掟企』。我们希望通过非线性的创作,让观众自主思考,选择他们想要的东西。当然,我们仍要在创作者与观众之间,以及主导性之间取得平衡。」
《幸福家庭与狗》则是一场音乐与文学的邂逅,作曲家卢定彰与作家黄怡再度合作,以家庭为题材,带来一个关于五个家庭成员与一只狗的故事,刻划香港人在家庭关系中的牵绊与选择。是次演出采用全新创作的文本与乐曲,由创作演员邱颂伟演绎朗诵,配合七人合奏小组演奏及媒体艺术家余颖欣的影像投影。
继2019年上演《Tri家仔》之后,伍宇烈、卢宜均和刘荣丰这个班底,再度创作港式歌厅音乐剧(Cabaret),《捞松》从上一代的乡下方言出发,说唱各个异乡故事,带出香港这个文化熔炉的生活与回忆,连结跨代的根源与传承。导演伍宇烈道出创作契机:「演出《Tri家仔》时,刘荣丰曾用潮州话跟观众聊天,十分生鬼,后来我们发现潮州话是他与母亲的亲密关系重点,因为他的妈妈不懂广东话,他自小便用潮州话跟她沟通,潮州话是他们的秘密语言。一种语言不但能拉近两个人,作为一种声音也很有趣,甚至乎跟内容无关,当你转了语言,便犹如换了场景,我把它想像成一种连结。我们在这个年头很分隔,被隔离,被封城,你用Zoom跟其他人联系亦是一种科技语言。我们如何跟人重新连系呢?是否我们努力学习一种语言,便可以与另一个人更亲近?」
他又发现原来在三藩市唐人街,很多人仍在讲台山话,「当年那些被『卖猪仔』的人可能是没意识地移民,如果我们现在是有意识地去移民,我们将会留下甚么?这是一个问号,一个幻想,一个盼望,因为你带走的东西一定是你觉得很重要的,哪怕是一种习惯,一种语言,一种衣着,会一代传一代。我很好奇自己留下甚么给下一代,去与留也是一大主题。」人们会为了融入社会而学习当地语言,「若果我们移民去美加,是否也会想学好英文,又是否真的能够融入社会?还是别人会听得出你的口音?因为口音而『露底』这件事是很有趣,我很欣赏七仙羽师傅,口音成为她的特色,她的态度很积极正面,明白『我是谁』能帮你解决很多生活问题。」
《五十九如一》打破传统与当代舞蹈的分野,藉着拆解箜舞(Khon)的基本概念,展示香港舞者的独特之处。箜舞是泰国传统宫廷舞剧,融合舞蹈、戏剧、音乐、诗歌、皮影等表演形式。泰国箜舞舞者兼国际当代舞大师Pichet Klunchun,一直致力以当代舞蹈方式,延续和推广这种濒临失传的传统舞蹈,今次他将带领四位不同界别的香港舞者,进行跨文化、跨地域的训练,以演讲式展演,反思技艺传承与转化的意义。
香港著名舞蹈家梅卓燕由1986年开始编作舞蹈剧场《日记》系列,今年她带来自传式独舞作品新章《日记VII.我来给你讲个故事……》,除了继续亲自编舞、跳舞和撰写文字,剧场亦会利用光去制造皮影效果,分享她多年来与流浪猫同行的经历。此外,大馆夥伴机构不加锁舞踊馆的《非关舞蹈祭》会带来两个免费节目,包括台湾编舞苏威嘉的自由步工作坊,以及香港新进编舞陈伟洛的《Drink and Dance》,探索身体与编舞的关系,与众同乐。
文:梁懿图:主办单位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