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世九华径

2021-01-07 00:00

走出港铁美孚站,穿过荔枝角公园与大厦群,不用十分钟,便见到九华径村的牌坊。村口对面往昔是喧闹的荔园,再前方是荔枝角湾,然而沧海桑田,现在荔园已改建为屋苑,海湾也填平了,只有这座古村硕果仅存,默默见证时代变迁。

提起九华径,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里,有的也只是去过村口的大型烧烤场,对其历史不甚了了。九华径位处山麓,据说昔日山路陡峭,村民要像狗爬行般前往其他地区,故形象化地称作「狗爬径」,后来村民认为名字不雅,才改为读音相近的「九华径」。那里分为旧村与新村,前者可追溯至清代康熙撤销了迁海令后,曾氏客家族群迁居过来。至于新村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港府为了解决难民问题而建成。

九华径往昔虽远离市区,却因缘际会沾上浓厚的政治与文化色彩。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指挥曾生,早年就在村中的养正学校一边教书,一边领导海员工运。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黄永玉、端木蕻良、臧克家等不少有名的左翼文化人,纷纷在九华径居住,因此吸引乔冠华、茅盾等到来拜访,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共建政后,这班文人回国効力,九华径却迎来另一批南来移民,如林黛父亲、李宗仁秘书程思远。马英九母亲在荔园当售票员时,一家也曾住过九华径,不过到最后他们都只是匆匆的过客。

在九华径一带漫步,恍如时光倒流,同行友人说像极陶渊明笔下与世无争、不为人知的桃花源。旧村一座座两、三层高的房子,有的采用西式风格设计,屋顶有浮雕装饰,门外以石桥横亘在引水道上,流水潺潺,竟有几分江南小镇的诗意。不过昔日热闹的街巷,如今一片冷清,铁皮搭成的士多、文具店早已紧锁铁闸,药店更只残存一条石柱,柱上朱红的字号也褪色模糊了。

之后转往新村,学校和教堂已荒废多时,墙内墙外都爬满了蔓生植物。走到尽头的山涧,旁边有石阶通往天台精舍。那里平日人迹罕至,名副其实是佛门清净地,站在平台可俯瞰九华径的全貌。想到近期有地产商在九华径收地逼迁闹出风波,只盼岁月静好,古村无恙。

文、图:曾肇弘
曾肇弘,中文系毕业,文化与电影研究者。现为电影文化中心(香港)副主席、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成员。电邮:[email protected]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