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无标签不等同港制造 绿惜地球质疑政府低估内地海洋垃圾对港影响

2018-09-11 12:33

环保署于2015年发布一份调查报告指,根据废物包装的字体识别垃圾来源地,发现只有5%海洋垃圾,来自香港以外的地方。环保团体「绿惜地球」质疑,政府调查海上垃圾来源的方法存在偏差,严重低估内地废物的比例。根据该会的推算,内地废物的比例高达38%,占5700公吨,为当局估计的750公吨,多7.6倍。

环保署2015年发布的《香港海上垃圾的源头及去向调查》,按照废物包装的字体,识别垃圾来源地,最终得出95%源自本地、其馀5%来自其他地方的结论。然而,绿惜地球综合两位官方消息人士透露,报告原来把没有品牌标签的包装,归入本地垃圾。

绿惜地球项目主任章咏雯指出,无标签不等同于香港制造,而且未有考虑本港在地理及水流上广受内地影响的因素,来源地结果亦会被「严重沟淡」,也担心广东政府因为低比例,而对处理区域海洋垃圾掉以轻心。

绿惜地球总干事刘祉锋建议,环保署应定期进行海洋垃圾统计调查,加强粤港官方的「粤港海洋环境管理专题小组」协作,促进源头减废及防堵废物流入海洋。他亦指,中国是全球制造海洋垃圾最多的国家,内地与香港应采取生产者责任制的政策,以达至减塑的目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