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兴亚危机1周年 数千难民孟加拉示威要求公义

2018-08-25 19:12

数千名罗兴亚举行示威,向联合国寻求公义。AP
数千名罗兴亚举行示威,向联合国寻求公义。AP

周六是罗兴亚难民危机爆发一周年,联合国难民署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对约90万生活在孟加拉国的罗兴亚难民伸出援手。这些涌到孟加拉的难民仍然没有国籍,没有公民身分,展望未来返家无期。在孟加拉的库图帕龙难民营,数千名罗兴亚举行示威,向联合国寻求公义。而缅甸领袖昂山素姬日前在新加坡强调,罗兴亚好战分子构成的「恐怖主义威胁」仍「存在且真实」,至于难民的遣返行动快慢仍取决于孟加拉。
库图帕龙难民营周六挂上一幅大型横额,写道「永远不再:罗兴亚种族清洗纪念日」,有人戴上头巾,上面印有「拯救罗兴亚」的口号,另外有人则挥动旗帜。
参加示威及和平集会人数数以千计,众人高喊「我们向联合国要求公义」的口号。示威者表示,他们只要求公义,并让外界知道罗兴亚人因失去祖国和故乡,感到悲伤。另有示威者称,罗兴亚人正面临种族清洗,他们希望找回公义。
联合国曾带头呼吁筹款10亿美元 (78亿港元) 济助罗兴亚难民,但到截至今年3月为止,仅筹得目标总额的三分一。济助工作停滞不前,令专家感到不安。
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应变负责人萨拉玛 (Peter Salama) 说:「捐款通常会在 (危机发生) 头一年达到高峰,之后要筹款就难多了。」
去年8月25日,罗兴亚好战分子在缅甸若开邦各地对警察及军事基地发动突袭,引起政府军镇压,联合国将此镇压比喻为「种族清洗」。
军方焚烧罗兴亚人村庄,导致约70万名罗兴亚穆斯林徒步或乘船逃往加拉,大逃亡的速度和规模都前所未见。
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尔已经收容约30万名无国籍的罗兴亚人,这场危机令这个贫困地区面临沈重压力。
19岁的穆罕默德伊萨是70万名难民的其中一人。他看著眼前寥落的异乡,回忆起他被摧残的家乡。他说:「在缅甸,我们有钱,还有自己的牛和土地。在那边过节比较快乐。」
另一名叫马里克的27岁罗兴亚难民指,罗兴亚人的惨况还远远没有终结。他说:「这一年只是开始,很多还陆续有来。」
缅甸表示,愿接纳出逃的罗兴亚人,但不愿承认他们的公民身分,反倒称他们是来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在官僚作风和互不信任阻挠下,缅甸和孟加拉达成的遣返协议无疾而终,目前只遣返不到200人。
事件届满一周年,昂山素姬上周二在新加坡发表演说,回顾她执政两年的成绩。她认为现时在缅甸发生的动荡,是恐怖主义使然,而非种族歧视或差别待遇。
她说:「我们是这几年见证缅甸变化的当事人,所以我们和那些置身事外、不会被实质影响的局外人有不同的解读。」
她没有在讲话中使用「罗兴亚人」的词汇。缅甸境内,有许多佛教徒不承认罗兴亚人是缅甸的少数族群,认定他们是从孟加拉移入的外来人口。但她的发言很明显是在回应外界对她无视罗兴亚惨剧的批评。
外界用「种族清洗」、甚至「屠杀」来形容缅甸境内迫害罗兴亚人的情况。但是,她不认同这些批评。她说:「让若开邦陷入人道危机的是恐怖分子的行为,而到目前为止,他们对缅甸形成的威胁仍旧存在。」
她指出:「除非这个安全问题解决了,否则社会依然暴露在公共暴力的风险当中。这个威胁可能造成的后果非常巨大,不只是缅甸,这个区域的其他国家,甚至更广,都会受到影响。」
英国《卫报》之后报道,昂山素姬很可能再度被撤销人权奖。如果属实,「爱丁堡自由奖章」将会是她今年第7个被撤除的人权奖。
美国华盛顿大屠杀纪念馆、牛津、苏格兰格拉斯哥、新堡、爱尔兰都柏林等在这之前,都已经陆续撤销颁发给她的人权奖。

AP
AP

AP
AP

AP
AP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