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发记忆骨骼支架 具自我修补功能助骨折病人康复

2018-08-14 12:40

理工大学研发出崭新自行填补支架。
理工大学研发出崭新自行填补支架。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最近成功研发一种物料,能制造岀一种高效能骨骼支架,具有形状记忆及自我修补功能,团队期望在未来5年正式推出新技术,利用微创手术将支架植入骨骼缺损部份助骨骼生长,帮助骨伤及骨折病人康复。

团队所研发的骨支架由形状记忆泡沫及纳米粒子制成,形状记忆泡沫能经压缩后透过微创手术植入骨骼,然后在40度加热后回复形状,全面填补骨缺损的部分。而纳米粒子与人体矿物基质相似,能促进骨骼的细胞生长。

研究团体对股骨有缺损的兔子进行实验,将支架压缩至一半后植入缺损的位置,发现在温度刺激下被压缩的支架在60秒内膨胀,把骨缺损全部填满。而12周后,被植入支架的兔子有46%骨缺损被修复,比没有植入支架的兔子多一半,同时亦能引导骨细胞及血管的形成。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教授胡金莲表示,现时治愈骨伤或骨折的方法主要是自体骨移植及注入水凝胶、陶瓷等物料,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缺点,例如从病人身体其他部分移植骨骼的方法会增加病人的痛楚,而且难以全面紧贴骨缺损部分的形状。而注入物料的机械性强度不佳,会容易折断。而新研发的形状记忆支架能于手术后3年渐渐在身体中降解,既能减低病人开刀的痛楚,又可达至良好的骨骼修复能力。

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进行长时间的动物模型测试及临床实验,期望能于未来5年内正式推出市面。

理工大学研发出崭新自行填补支架。
理工大学研发出崭新自行填补支架。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