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勿过份解读风暴预报 地下天文台:误差可达1号定8号风球之分

2018-05-29 21:44

近来热浪不断,欧美电脑预报显示下周可能有1到2个热带气旋形成,加上天文台预测有低压区可能在南海发展,令坊间霎时间议论纷纷,几乎人人都关注何时打风。不过气象组织地下天文台在facebook专页「降降温」,呼吁不要过度解读电脑预报,因其预报误差可以是1号风球与8号风球之差别。

地下天文台晚上在facebook发文,举例「以美国GFS模式为例,每次(相隔6小时)预报路径不断改变,由香港以东近距离掠过逐渐东移至香港以东300公里」,传媒以至市民不应因某次预报路径对香港很有威胁而过份解读,「要紧记下次预报结果可以完全不同,而预报时间越长,误差越大」。

地下天文台解释,「现时只能推断下星期南海可能有热带气旋形成,具体走向仍要继续观察,直至大约72小时前才能有较清晰的画面」。不过提醒现时72小时路径预报的「平均误差仍有200-250公里,足以是1号风球和8号风球的分别」。

天文台过往亦曾多次解释,一个尚未形成的低压区几日后的发展强度变数可以相当大,不单各个电脑预报模式可以有不同的预测结果,即使是同一个预报模式,在不同日前预测同一日子的天气情况也可以有很大分别。只要初始情况有少许差异,所得的结果可以完全不同。天气预报的时间越长,准确度便会越低。因此电脑模式预计未来数天的天气有机会出现反覆不同的结果。

天文台会参考世界各地公认表现优异的电脑模式,包括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日本气象厅和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等机构的模式,并根据各电脑模式的过去表现、预报位置、实况观测等因素作出综合预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