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英:副高异常早西伸 香港「梅雨」彻底失收

2018-05-27 18:00

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出席电视节目时解释,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令5月天提早变成盛夏,近日提出担心香港要制水,是提醒市民香港有机会面临气候变化、雨水减少;虽然香港有东江水相信不用制水,但随著东江流域城市人口增加,东江水供应可能有竞争。

林超英在网志《草云居》指出,今年的旱和热与盛夏7月的天气形势大幅度提早到5月出现有关。从去冬起,香港雨量偏少,至5月25日累积雨量仅及正常3成左右,「是天文台1884年有纪录以来第二低,仅次于著名苦旱的1963年」,5月12日之后「天文台涓滴全无,难以想像」。由于少了云遮挡阳光,又没有雨水的清凉作用,结果5月高温超越33度的日数破历史纪录。

林超英解释,5月春夏交替之际,常有低压槽来到香港附近,带来多云下雨的天气,进入6月,低压槽的平均位置会北移进入华南和长江流域,来自南海甚至印度洋的潮湿空气长驱直入,为内地带来广泛大雨。
林超英强调,副热带高压脊西伸的现象,一般出现在7月上旬,标志着「梅雨槽」对香港及广东影响的结束,但是今年却提早了整整2个月,出现在「梅雨槽」影响香港及广东之前,令香港的「梅雨」彻底失收。

林超英指出,「今年5月天气形势出现异常情况,5月10日之后,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脊向西伸入中国东南部,笼罩香港一带,阻挡了西南潮湿气流北上之路」,「同时上空有反气旋,带来下沉气流,一则压抑云层的形成,二则有增温作用」,因此香港多天晴空一片,曝晒造成高温。

林超英称,高压脊为甚麽会提早西伸此刻难以解答,但今年4月北冰洋的海冰面积是1970年代有人造卫星观察以来最低,两者是否可能有某种关系,而海冰消失与全球气候暖化有颇直接关系,令人联想今年的旱可以追溯到全球暖化,尚需大气科学家深入研究。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