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胶危机有出路 科学家发现食胶细菌及酵素

2018-04-17 15:45

美国与英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以分解塑胶的酵素,有望在将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塑胶污染问题。

这种酵素「专吃」广泛用于胶樽的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而PET塑胶可留在环境中数百年,现时污染全球各地大部份海洋及陆地。

事实上,每年有800多万吨塑胶倒入全球海洋,令外界愈来愈担心,这种由石油制成的产品会残留毒性,对人类健康与环境构成危害。即使进行回收,多数塑胶产品仍可留在环境中数百年,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更佳的分解方法。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与美国能源部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科学家,决定专心研究数年前在日本发现的一种自然形成细菌。日本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细菌是最近才在废物回收中心演化而成,因为塑胶是在1940年代才发明出来的。而这种细菌称为Ideonella sakaiensis,似乎专吃PET塑胶。

研究人员原本希望藉著分析结构,了解其中一种酵素PETase怎么运作。结果他们更进一步,无意间开发出一种酵素,甚至能更有效分解PET塑胶。研究人员首先使用比太阳光亮一百亿倍的超强X光,制造超高画质的PETase酵素3D模型。而PETase酵素看起来很像另一种酵素,也就是在真菌与细菌中发现的角质分解酵素(cutinase)。

因此,研究人员改变PETase的活性部位,让它变得较像角质分解酵素,无意间发现这种变异酵素,在分解PET上,甚至比天然版的PETase更有效。研究人员说,他们目前在进一步改善这种酵素,希望最终能将分解塑胶工作,提升到工业用层级。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