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动力型膝下义肢」 中大团队获佳绩

2017-07-31 18:32

动力型膝下义肢。
动力型膝下义肢。

创新研究医疗辅助器材,有助提升医疗服务的技术,让更多的病人受惠。中大研究团队设计「动力型膝下义肢」,能义肢使用者可更轻松走路,该设计早前在「挑战杯」全国赛香港区选拔赛中获颁创新组别二等奖,并在2017年中大高锟杯中获得冠军。 市面上一般的膝下义肢未能为截肢者提供额外的动力,使他们走路时较为费力。中大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博士生高飞、研究助理刘炎富及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生梁丰研,他们三人根据人体踝关节的特性,设计了以并联弹簧与电机复合驱动的动力义肢。「动力型膝下义肢」是采用较小型的电池和发动机,当人抬起脚跟前,弹簧会先储存能量,步行时才会把能量释放。

(左起)中大学生刘炎南、潘天乐、刘先生(测试者)、高飞及梁丰研
(左起)中大学生刘炎南、潘天乐、刘先生(测试者)、高飞及梁丰研

使用固定、传统义肢14年的20岁测试者刘先生表示,使用这个「动力型膝下义肢」已经有一年多,现在走路更轻松,所花的力气也更少。他表示,较传统义肢,现在走得更舒服和自然,痛苦也减少很多。 高飞表示,寻找测试者是这个研究项目最困难的地方,他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成功在深圳找到,目前亦有三名测试者在进行临床实验测试。高飞指,传统的义肢的价格为7万人民币,而他们所设计的动力型义肢只需要约2万元人民币。

设计获三等奖的中大毕业生潘天乐。
设计获三等奖的中大毕业生潘天乐。

至于在同一个比赛中获得三等奖的设计「半自动软性仿生机械人」,则是用来辅助大肠癌检查。利用机械人内的三个气腔,模仿蚯蚓结构,通过不同气腔充气和放气来控制活动。与传统肠镜工具相比,这个肠道机械人更容易操作。生物医学工程学毕业生潘天乐表示,目前还未进行有关的临床测试,有些部分还需要人手控制,未来希望能做到全自动,他希望机械代替手动,以后不一定要专业医生才能做到大肠癌检查。 中大合共有六队在有关比赛中出线,并于今年11月前往上海出战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