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竟为古代褒义词 官服绣禽兽显地位

2017-03-29 12:30

衣冠禽兽一般理解都是指,只有堂皇的外表,但实际根本没人性,指该人如禽兽一样。不过内地传媒报道,原来在明代中期前,「衣冠禽兽」代表赞美,是指当官者袍上的「文禽武兽」,只有「当官」才能穿有飞禽或走兽的官服,令人羡慕。 九品官员各个官阶均有不同的官服,原来官服上的「禽兽」,缝在官员服装上的一块布,正是「衣冠禽兽」来源,而且不同禽兽有不同代表,证明不同官员的身份及地位,沿用近600年。 文官和武官各有不同,以官阶分禽兽及颜色,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鸂鶒;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 武将一品和二品都是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和七品都是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直至清代,仍有「禽兽官服」。 不过直至明朝中晚期,因为官场腐败,才令「衣冠禽兽」成为贬义词。但衣冠禽兽来源的说法还有几种,包括《燕书》中一个故事,指主角忘恩负义想将猩猩杀死取血染毡布,相反猩猩怕人类冻死,将山洞让给人类睡觉。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