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落户西九文化区掀起争议,展品修复的人才培训及需求亦引来社会关注。现时本港文物保育专家以建筑范畴为主,有学者直言,若从本地大学培训文物修复人员,估计需时10年作过渡,有机会出现人才短缺。香港馆开设初期,近千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展品将长借予香港,业界估计,文物无可避免须交由北京专家负责,惟文物涉及不同布料及质地,展藏布局讲究技巧,部分更须进行现场震动测试,长远本港亦须力谷相关人才「压场」。
西九建故宫馆虽获马会赞助35亿元,但除了硬件成本外,本港学者更担心展品修复的人才培训,能否与日后需求接轨,亦有指搞文物展览的运输、保险、制作费等成本,亦所费不菲。据港大建筑文物保护课程主任李浩然指,现时香港约有20至30人受聘于康文署的文物修复组,他们会轮换到政府属下的文化或历史博物馆实验室,检视文物的保存状况。这班修复员均为化学系出身,并于内地或外国修读文物修复课程,但本港并无任何大学开办有关学科,故本地修复人才培训及供应,长远未必足够。
港大现为本港唯一一所开办建筑文物保护课程的院校,惟李浩然坦言,过往该校培训的保育专才大多为建筑师、测量师或工程师出身,学生熟悉建筑修复程序,但不懂处理故宫文物,其他院校亦无科学方面的技术培训。他预视西九文化区落成后,若加上故宫馆,整个园区有可能出现逾百个职位,或须增聘20位文物复修员、50位馆长职系人员及30位行政管理人员。
有见及此,李浩然计画于5年后推出文物修复硕士课程,并早于3年前已着手筹备修复实验室,添置多部科学分析仪器,如立体显微镜、色谱分析仪等,日后将加强学生分析文物的物料及成分等「近乎考古」的精密化验技术,「我们要等十年才『谷』到首批专业人士,初时过渡期的人手一定不够。」
以目前故宫博物馆将有近千件文物计算,在本地大学教授古陶瓷鉴赏课程的资深古董商吴千帆亦估计,需要20至30名专业人员,以确保文物在港得到妥善保养,「除了文物修复的技术外,亦要有一定的艺术历史及考古方面的知识。」他认同,本港并无大学开办与文物修复有关的课程,本地文物修复人员在外国深造后回港,大部分被政府吸纳,只有少数人活跃于私人市场,为大型拍卖行工作,故估计私人市场的修复师人数不足10人。
他续指,故宫文物属国宝级,必须要由专项的修复师处理,「铜器、瓷器及书画都有截然不同的保护方式,高水平的修复师也只拥有单项专长。」故他相信本港难以在短期内齐备各种专长的修复人员,未来或需要将修复工作外判。
有外国博物馆策展经验的浸大视觉艺术院助理教授丁颖茵举例,涉及布料的故宫文物,如清宫服饰等,对光尤其敏感,故展场布置一定要暗,否则文物因吸收太多光綫而褪色,将难以复修,「又如鼻烟壶等瓷器玻璃的展品,光与湿度对其影响不大,反而随时因触碰多而崩碎。我在英国博物馆工作时,在馆内近门口一带摆设玻璃文物,修复组也提醒受外面马路车流及人流的震动影响,文物或会因此移位而堕地,故要预先做很多震动测试,了解小型文物每隔一段时间的移动幅度,避免文物堕地损坏,这些也是修复组的工作。」
中大文化管理硕士课程主任何庆基认同,本地文物修复员不多,短期内可能要从外地邀请专家协助。惟他担心西九文化区财力不足,新馆将承包多项高额支出,「牵涉故宫文物,其成本一定比当代或现代艺术品贵,整笔款项必然是天文数字。」
故宫馆一旦落户香港,有本港展品仓储物流公司也计画投资逾百万元「升级」配套,进行人才培训及货车改良等措施。
BALtrans保昌国际装运有限公司过往主力进行艺术品及博物馆展品的搬运及存仓工作,其总经理郭美娟直言,西九发展本身已为业界带来商机,假若故宫馆在香港成立,估计业界也有实力分一杯羹。她解释,现时本港有近十家大型展品运输及仓储公司,「它们有齐国际博物馆及拍卖行的要求,包括保安系统、电脑软件配套、温度湿度控制等,故有能力承接故宫展品的运输及仓储工作。」
该公司也计画投资逾百万元「升级」现时配套,如进行人才培训及货车改良等措施,「我们的货运工人以往较常接触画作及雕塑,也有处理过博物馆的木乃伊展品,但一些上百年及上千年历史的文物,处理方式要更加讲究。」她举例,十多年前试过处理三星堆遗址的文物展品,里面的一些面具碰一碰都几乎要碎,相信故宫展品情况也一样,「所以除了要加强培训人手外,在货车的避震方面也要改良,而仓库面积也要进一步扩大,以迎接需求,估计须投资过百万元。」
BALtrans保昌国际装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美娟不讳言,一旦有机会承接故宫展品的运输工作,很大机会要加大公司所购买的第三者保险金额,「我们要清楚了解故宫展品所购买的保险金额,然后再看看我们是否要额外再加大自己公司的保额,以保障自己。」多了公司主动加大原有保额,amspace画廊创办人樊婉贞亦相信,整个艺术品及文物展品的保险市场将愈趋蓬勃,「近年大部分的保险公司也有提供艺术品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