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做好仓储物流配套 争取举办重要展览 扩本港艺术品交易优势 建完整生态圈

2024-11-13 13:50

港府提出进一步扩大香港艺术品交易优势,推动建立完整生态圈。
港府提出进一步扩大香港艺术品交易优势,推动建立完整生态圈。

香港稳守全球三大艺术品拍卖市场之一,港府提出进一步扩大香港艺术品交易优势,推动建立完整的交易生态圈。有收藏家指,本地艺术品交易市场一直蓬勃,过去10年更处「黄金时期」,国际艺术展览频繁,吸引全球知名拍卖行落户,艺术品融资亦见普及。要锦上添花,有专家认为,政府应多着墨后期的配套,如做好藏品仓储、物流及学术支援,更要成为联系人,进一步与业界沟通,并可考虑举办双年展,向外界展示本地艺术新高度。 

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一直蓬勃发展,参考政府统计处数据,过去5年,香港艺术品、珍藏品及古董每年贸易总额,介乎约336亿至1.055兆港元不等,成绩骄人(见表)。

香港每年皆举办多个艺术展览,如上月初的典亚艺博(Fine Art Asia)。
香港每年皆举办多个艺术展览,如上月初的典亚艺博(Fine Art Asia)。

资深艺术收藏家、艺术家及建筑师林伟而(William Lim)形容,过去10年,香港艺术品交易圈处于「黄金时期」。他忆述,千禧年前后已有很多大型拍卖行落户香港,初期以买卖古董和水墨画为主,后来引入及拍卖当代艺术,更有多间国际画廊进驻。近年,许多世界级拍卖行把亚洲总部设于香港,艺术展览亦渐趋流行,他形容,艺术圈交流全年不间断,香港的艺术氛围更是亚洲「一哥」。

「其他亚洲地区难做到融资」

另一收藏家也说,以往艺术品融资尚未普及,若然要以贵价藏品做抵押,该藏品必定要有妥善的艺术品仓储,但时至今日,他听闻有外资银行已允许收藏家把藏品放在家中作抵押,「其他亚洲地区都较难做到艺术品融资,香港做得到,足证做得不错。」

许多东南亚地区盼跟香港争夺艺术界话语权。最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进一步扩大香港艺术品交易优势,推动建立完整生态圈,以及建立高端私人艺术藏品储存、修复和展览设施。有业界人士直言,香港艺术圈存有隐忧,如税务优惠是香港一直以来的优势,却无法带动企业收藏,长远必须拆局。

典亚艺博(Fine Art Asia)创办人及总监黑国强指,很多名人喜欢把艺术品收藏在瑞士,除了因该国有税务优惠,更有免税仓作展示,但香港本身已经免税,「还有甚么比免税更吸引的政策和法律?」据他留意,西方博物馆和企业收藏兴盛,正因该些国家徵收重税,但参与艺术文化活动都可以扣税,「比低税还要吸引。」

此外,政府称会联同机管局扩大「机场城市」规模,当中新项目包括构建艺术产业生态圈。黑国强直言,官方事前或未彻底谘询业界,因世界知名的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德,春秋两季都固定在会展做拍卖,并长年做私人洽购,两者今年先后落户中环,而另一拍卖行富艺斯则位于西九文化区。据他所知,以上拍卖行已签订10年或以上的长约,如何吸引他们在5年后移师机场,将是难题。

资名艺术收藏家林伟而形容,过去10年,香港艺术品交易圈处于「黄金时期」。
资名艺术收藏家林伟而形容,过去10年,香港艺术品交易圈处于「黄金时期」。

吸引拍卖行移师机场成难题

他又指,艺术文化市场有固定模式,现时中上环有悠久的艺术文化气氛,当代艺术界更延伸至西环、西营盘及黄竹坑一带,但机场位置偏远,亦欠艺术形象和氛围,「在偏远地方多开一个生态圈,该如何保持它的效益?」他补充,现时市场环境不佳,难以说服艺术家去新的生态圈。

此外,瀚明艺廊总监刘旆杝认为,「完整」生态圈应包括很多范畴,如储存、保险、法律、策展、艺术空间、物流与交易等,背后更要有学术支援。她假设,香港博物馆日后有机会跟外国博物馆作艺术品合展,除了保险、储存和物流等安排,必须有学术团队支持,研究如何使两地馆藏一同展出,「生态就是环环相扣。」

林伟而指,现时艺术圈的前期生态已颇完善,政府应多着墨后期的配套,例如建设专门替外国收藏家妥善保存艺术品的地方,「较少有完全为艺术品而设的仓库,不只需要空间,保安和消防上也要达到国际级标准。」他相信,届时收藏家会恒常访港,故仓库要建设得更高品质,「可以做鉴赏,甚至可以邀请朋友来参观。」

然而,「艺非凡」艺术投资及发展创办人余一乐担心,艺术品收藏某程度上是「高度保密」,收藏家不会刻意公开藏品数目和交易额,或不想把艺术品收藏在官方设立的仓库中。他又指,收藏艺术品的地方有高度要求,不建议政府把储存的重任「背上身」。有收藏家同意指,现时艺术品交易圈运作畅顺,倾向业界自由发展,「不干涉或也是一个好策略。」

继瑞士、美国和香港后,巴黎今年首次举行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继瑞士、美国和香港后,巴黎今年首次举行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多办展览助小型画廊向上流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林伟而建议,香港可以争取举办学术性展览,如仿效意大利威尼斯举办香港艺术双年展,「如果香港都有一个国际轰动的展览,整个生态好完美。」但他直言,策展团队必定要是专业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副教授谭伟平同意指,若然香港举办到重要艺术展览,能带动商业发展,提高艺术地位和话语权,「不同国家的艺术家、策展人和旅客都会来港交流,长远地建立香港的艺术地位。」齐亮画廊创办人锺臻智亦言,举办更多展览及拍卖会,能助新晋艺术家及小型画廊向上流动。

刘旆杝认为,政府应牵头领导,在政策上支持整个行业,成为联系人,「如果政府支持艺术发展,业界也会慢慢发现商机,届时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就会愿意来港。」她直言,政府第一步要与业界沟通,了解当中的挑战,才能对症下药。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回覆指,文化区内拥有两所世界级博物馆和表演艺术设施,在策展、文物保护、修复和运送等范畴,均有经验丰富的团队;西九可充分发挥优越地理位置、国际网络和综合发展模式的独特优势,吸引海内外具规模的拍卖行、艺廊、投资及保险等专业机构进驻,「为香港建立全方位的艺术品交易产业链。」局方亦注重艺术人才培训,并促进公众参与和文化艺术交流,支持香港发展成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近年M+博物馆和故官博物馆相继落成,带动香港艺术生态。
近年M+博物馆和故官博物馆相继落成,带动香港艺术生态。

成立交易鉴定系统 需学术支援运作 

有业内人士指,香港有足够的鉴定专家,有条件成立交易鉴定系统或平台,但背后需要学术支援及讨论后续运作。

有艺术品收藏家分享,由于拍卖行不会确证藏品的真伪,一众买家都要靠自己的眼光,甚或聘请鉴定专家「带路」,「中港都有很多专家,以鉴定古董为多,部分更是教授级数;如果真的要买艺术品,便邀请他们跟你一起去。」他直言,有些藏家不喜欢曝露身份,便委托专家代其到拍卖会买货和鉴定,「这批专家一直存在,部分更开办画廊或古玩小店,不会『打开门口』做生意,但行内人一定认识他们。」

香港有足够鉴定专家

瀚明艺廊总监刘旆杝亦说,香港有一班「老行尊」,绝对有资源成立鉴定平台。她指,专家除有丰富实战经验,也要有市场触觉,以明式家具为例,上世纪80年代追捧紫檀家具,但现时市民的认知和审美有所改变,认为黄花梨家具才是潮流,「黄花梨的色泽较紫檀浅,更易融入现代室内设计。」她又说,每次拍卖会都有数百件珍品,顾问需紧贴市场,「选择到买家想要,且受大众追捧和认同的艺术品。」

刘强调,顾问工作难以独立实行,若然成立平台,背后需要学术支援支撑,也要讨论后续运作,才能可持续发展,「鉴定许多时充满争议,如何化解争议,都是操作上要考虑的问题。」

黑氏古玩第二代继承人黑国强指,艺术传承并不容易,正努力求变。
黑氏古玩第二代继承人黑国强指,艺术传承并不容易,正努力求变。

市场复杂多变 传承艺术有压力

艺术传承并不容易,有古玩店继承人坦言甚有压力,正努力不断求变。

黑氏古玩第二代继承人黑国强直言,现时讲求传统文化与传承,压力颇大,「眼见有传承的同业当中,大多到第二代或第三代已经开始没落。」他指,上一代做生意十分简单,一买一卖,客人上门,合眼缘就会买走,甚至连办展览会的概念都没有,如今市场复杂多变,同业结业背后原因众多,如没有足够的收藏做买卖,或者没有用现代手法宣传及作市场推广,「全都是我们这一代继承者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黑国强分身经营艺术博览会,与时并进。他指,除要了解藏品、做资料搜集及深入研究,卖出重要藏品前更要做展览和推广,甚至要办讲座,「有好多工夫。」

记者:仇凯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