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营运铁路上加建车站的挑战 港铁善用创科技术 建造东铁綫古洞站

2024-11-11 00:00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and subtitles off, selected

      东铁綫古洞站模拟图。
      东铁綫古洞站模拟图。

      港铁铁路网络45年来不断扩展,正在推展的新一轮铁路项目中,东铁綫古洞站将是首个落成的新车站,亦是港铁第100个车站。新车站位于上水站与落马洲站之间,地处未来古洞北新发展区的市中心,相关工程已于去年「上马」,目标在2027年竣工。古洞站的建造工程极具挑战,车站的框架结构作为落马洲支綫项目的备置工程一部分,早于2003年完成并以泥土覆盖,现在要开展车站的建造,须先进行挖掘工程,让这框架结构「重见天日」。港铁工程团队全方位应用智能系统及数据分析作更有效的决策;同时采用新兴建造技术及创新科技,大大提高工程效率及施工准确性。

      东铁綫古洞站目标在2027年竣工。
      东铁綫古洞站目标在2027年竣工。

      港铁署理项目执行主管 - 北环綫(第一期)罗廸高接受访问时说,兴建古洞站有三大项目特色,一是在营运中的铁路隧道兴建新车站,包括日间要在有列车运作的隧道结构上施工;二是把握夜间有限非行车时间在隧道内施行部分工序;三是因应工地周边多个新发展项目同步施工,须协调整合,确保各工程顺利推展。为应对三大特色,团队以建筑资讯模型系统(BIM)为主轴,于施工不同阶段应用智能技术,实现更高效的工程管理。

      为应对工程各种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常见的改变,港铁的东铁綫古洞站项目率先采用云端综合数码共用平台(CDE),此平台结合数码化工程资讯、建筑资讯模型(BIM)及「聊天室」功能,提供一个可供实时分享及分析建筑资讯并随时随地沟通的立体影像虚拟空间,这不仅促进各个专业范畴的多方协作,还可迅速调整,提升施工效率与灵活性。

      为提升工程效率,各方团队在BIM 3D模型上作施工流程的预视及预演,如在隧道上方展开大型挖掘前,详细规划用作支撑两侧泥土的重量以固定地面的金属支架的摆放位置、所采用物料及其重量等,确保更有效及更精准地完成。透过CDE和BIM,在设计及施工阶段及早侦测各专业领域或出现的不协调情况,即时商讨解决,避免日后因重新设计及规划而耗费额外的时间和资源,提升效率,亦有效降低潜在风险。

      团队亦在BIM 3D模型中加入时间轴,令工程时间表及进度一目了然,此外,还利用4D摄影测量法,透过互动图表功能协助认证和追踪施工进度,以4D视觉实现对各个工序的全方位监控,确保其能按原定计划完成。若工程期间出现不可预见的因素而需重新安排工序及施工计划,相关的更新可更迅速进行。

      工程中不同阶段使用BIM 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BIM技术亦让乘客受益。在设计阶段,BIM技术优化车站设计,包括无障碍设施的布局,令空间利用最大化,提升舒适度和便利性,为乘客提供更佳出行体验。在施工阶段,BIM技术精确规划施工流程,减少对现有铁路营运的影响;此外,透过模拟施工过程,提前识别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在营运阶段,BIM技术提供详细设施信息,帮助团队实时维护和管理,同时,通过收集和分析营运数据,团队能持续改进车站设施和服务,进一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港铁凭藉东铁綫古洞站项目,2024年荣获「建造业议会数码化大奖 - 项目类别」铜奖,突出其在数码化建设领域的卓越表现和对乘客服务的承诺。

      精准监测系统 确保东铁綫隧道结构安全

      罗廸高指,为在施工期间保持隧道结构稳定,确保东铁綫的日常运作,工程团队亦采用各种精准的监测系统。首先,升级预先设置的板下排水系统,使其可自动调节和控制地下水位,确保行车隧道稳定。这系统具备自动感测水压功能,精确控制地下水位,同时配备闭路电视实时监控系统,一旦水位异常,系统会发出警报以便迅速应对。这系统亦是港铁公司因应古洞站项目的特殊需求度身订造,体现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其次,在隧道结构监控方面,自动监察系统于古洞站隧道段内设逾200个监控点,实时监测隧道结构,精确度达微米级别,确保施工期间隧道结构安全。

      港铁公司署理项目执行主管 - 北环綫(第一 期)罗廸高(右)以及港铁公司经理 - 工程资讯 陈庆烨(左)。
      港铁公司署理项目执行主管 - 北环綫(第一 期)罗廸高(右)以及港铁公司经理 - 工程资讯 陈庆烨(左)。

      罗廸高表示,团队亦采用预制组件及装配式设计(DfMA)和组装合成建筑法(MiC),缩短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准备时间,加快施工流程。未来亦会积极探讨及引入更多新兴技术,为铁路工程提速提效。

      首个应用云端综合数码共用平台项目

      东铁綫古洞站的大型挖掘工程已于今年9月顺利完成。团队正全力以赴、日以继夜推展车站主体工程,包括日间有序地建造车站大堂、地面出入口及其他铁路附属设施;同时争取于晚间非行车时间安装月台幕门、改装月台等。
        
      团队秉持创新思维,善用科技,迎接各种挑战。港铁公司东铁綫古洞站项目工程资讯经理陈庆烨,一直致力将智能技术融入项目的日常流程。由建筑资讯模型系统(BIM)、云端综合数码共用平台(CDE)到4D视觉化及测量法,每项技术在其努力下,成为各持份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由于古洞站许多工序均在地底进行,而地底存着各类公共设施并与古洞站附近的项目相连,陈庆烨指,团队利用BIM技术预先立体透视地下公用设施的深度、准确位置及周边其他建筑物位置等,实时在BIM上作调整,提早准确地计划工序。

      4D视觉化及测量法
      4D视觉化及测量法

        
      团队还利用4D BIM开发一个全面的施工计划和顺序,令团队更有效地与所有成员沟通,及早识别潜在建筑冲突。团队亦定期使用航拍机捕捉施工现场实况,这些航拍图像会与4D BIM模型进行对比,提供最新及可视化的项目进度。
        
      陈庆烨表示,团队已开发出超越传统合约要求的高精度钢筋BIM模型,与整体BIM模型形成协同效应,并用于生成详细的生产图纸和数据,进一步提升施工资讯的准确性和效率。
      东铁綫古洞站资料
      工程时间:2023年9月动工,目标于2027年竣工
      工程亮点:港铁首个在营运中的铁路隧道上兴建的新车站
      车站位置:车站将设于上水站与落马洲站之间
      铁路走綫:地底铁路走綫
      目前进度:大型挖掘工程已完成,目前正展开车站主体建造工程

      *图像只作概念展示用途,仅供参考,可能有变化。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