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客服骗案急增 中年汉被骗逾450万元 警方举办「防骗月」加强宣传
2024-08-19 00:01
假冒客服骗案于今年初开始涌现,截至7月底已录得逾2700宗个案,有关骗徒会假扮腾讯、微信等公司的客户服务员,利用各种藉口诱骗市民交付「保证金」,当中有受害者误信假冒微讯客服,损失高达450万元。警方高度关注相关骗案趋势,正举办「防骗月」展开大规模宣传,以提升市民的防骗意识。
商业罪案调查科反诈骗协调中心警司李蔚诗在记者会表示,骗徒通过渔翁撒网的方式,以短讯、视频和电话联络市民,声称市民订购了一些产品或服务,并自称是该公司的客务人员,可帮助市民处理扣费项目,当市民提出取消时,假客服会要求提供银行资料并转帐「保证金」才可取消。
李蔚诗指出,骗徒于年初较多假冒淘宝客服,近两个月普遍转为假冒腾讯、微信客服,亦有假冒中国移动客服,有关骗案受害人主要为18至29岁市民,其次为40至49岁,损失金额由大约260元至450万元不等,其中单一损失金额最多的受害人为51岁本地男子,他收到自称微讯客服骗徒的电话,被要求提交「保证金」,声称用于取消百万保障计划,最终损失逾450万元。
上月被骗数十万元的A先生(化名)通过视像讲述受骗经历。他表示,当时接到自称微讯客服的来电,对方指他参加了保险计划,若不在当天取消,相关年费将在其名下银行帐户自动扣除,他基于早前曾将银行帐户绑定 WeChat Pay户口,以为两者有关连,故信以为真。
警方指出,骗徒沟通之际表现正规,并向A先生提供保单的凭证和职员证,又以需要证明事主身份为由,要求将「保证金」转帐至指定帐户,更要求分享手机萤幕,以便指示转帐流程,其后再指示开设虚拟银行帐户,讹称保证金将会退还至该帐户,事主不虞有诈转帐数十万元,他其后被要求向该虚拟银行申请贷款,并存至指定户口,当刻才觉得不合理,意识到是骗局,于是报警,警方迅速拦截了部份骗款,减少了受害人的损失。
商业罪案调查科高级警司曾雅诗表示,本港于今年1至6月录得19897宗诈骗案,较去年同期增加1154宗,约6成涉及网上骗案,当中多种骗案手法有所减少,但今初初开始出现的假冒客服骗案急增,1至6月录得1605宗,损失金额超过3.7亿元,至于7月份更录得1111宗,单月损失接近2亿元。换言之,1至7月共录得2716宗个案,损失金额约5.7亿元。
另外,警方于今年首6个月录得481宗假冒官员骗案,当中96宗受害人为内地学生,骗徒会自称执法机构人员,以受害者被通缉等作为藉口,要求提交银行户口及转帐以证清白。警方亦留意到,9至10月是内地来港学生堕入假冒官员骗案的高峰期,相信是基于他们刚来香港,未及时收到防骗资讯,从而成为骗徒的目标。
有见及此,警方于8月中至9月底举办「防骗月」,重点宣传防骗讯息,当中会针对内地来港学生及「港漂」进行宣传,亦会推出新的防骗宣传影片,并于本月16日至23日出动防骗宣传车和雪糕车游走各区,致力提升市民的防骗意识。
另外,金融管理局于今年上半年收到350宗与骗案相关的银行投诉个案,较去年同期下跌45%,然而投资骗案、网上情缘骗案及一些新型骗案手法诱使受害人进行授权支付的个案则上升16%。
为防范骗案,金管局去年推出银行间讯息交换平台(FINEST),提高银行之间交换讯息的能力,从而更有效侦测及制止诈骗活动与傀儡户口网络,并分享怀疑涉及诈骗相关洗钱活动之企业客户户口讯息。截至今年8月,FINEST 的参与机构由5间增至 10 间。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陈景宏表示,目前大部分傀儡户口均以个人名义持有,若能扩大讯息交换范围,对打撃诈骗能发挥一定作用,因此金管局争取修订《银行业条例》,容许银行为防范和侦测金融罪行交换个人客户资料,今年初已就容许银行为防范或侦测金融罪行而交换个人客户帐户讯息的建议进行公众谘询,金管局将仔细审视收到的建议,并反映在《银行业条例》修订草案中,预计建议会在 2025 年提交审议。
陈景宏续称,现时28 间零售银行已按照金管局要求,于去年9月实施实时诈骗监察,以加强银行的实时监察可疑户口能力,并警惕骗案的潜在受害人;金管局会继续推动银行采用合规科技,务求更有效侦测及检举诈骗活动和傀儡户口,并运用数据及网络分析技术,从而更有效侦测及阻止骗案,同时透过建立银行间讯息共享网络,将犯罪分子的傀儡户口网络连根拔起。
对于来港读书的内地学生受骗数字有上升趋势,陈说金管局邀请主要零售银行于8月中开始在分行派发警方制作的「自保锦囊」,并在自动柜员机上张贴「过数前想一想」贴纸,以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亦会走进校园,透过不同活动向学生宣传防骗资讯。
陈呼吁市民,有怀疑先核实,切勿向第三者透露任何个人和银行户口资料,亦要紧记「咪乱揿 link(网址连结)」,绝不下载来历不明的手机应用程式(APP)或档案。
记者 麦键泷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