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男8扇怪阵抗炎夏 悭电至上? 网民力荐最强「吹涨」消暑神器|Juicy叮
2024-08-02 06:51
风扇仔抗炎夏,有人觉得是刀仔锯大树,有人却奉为平靓正之选。
观塘区一名公屋男早前在「公屋讨论区 - 香港facebook群组」,以「夏天必须的『风扇阵』」为题,亮出一段长21秒的短片,从左至右、由上至下,展示家居上上下下以8把风扇组成的「风扇阵」消暑,其中聪明地使用S型挂鈎,在怪阵中起著关键作用。
奇特的「风扇怪阵」布局震惊网民。见到楼主如此劳师动众,有网民于是大力推介一款最强消暑神器,让楼主在「吹涨」下凉透心(详情见下文)。
公屋男摆风扇阵逐张睇 + 网民震惊回应↓↓↓↓
楼主住西斜楼 贪风扇悭电
楼主在回应栏内透露更多摆阵细节,「我有鼻敏感,唔可以长期开冷气」、「鼻敏感,唔受得冷气」、「风扇悭电啲」、「我呢度西斜」和「空间有限」,解释摆出「风扇怪阵」的因由;期间更引用有「悭电达人」、「无冷气KOL」之称的香港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想法,指「林超英话,夏天只用风扇仔」。
公屋男摆风扇阵逐张睇 + 网民震惊回应↓↓↓↓
盘点「风扇怪阵」8成员:
在短片中出现的怪阵,由两把白色芭蕉扇、一把座地扇、3把绿色芭蕉扇、一把手提白色风扇,和一把制冷手提风扇组成。「风扇怪阵」组成如下↓↓↓↓
•一把以S型挂鈎挂于月历前的白色芭蕉扇;
•一把座地扇;
•一把以S型挂鈎挂于座地扇下的绿色芭蕉扇;
•一把以S型挂鈎勾于木柱上的白色芭蕉扇;
•一把放于桌上的手提白色风扇;
•一把放于桌上的制冷手提风扇;
•一把放于桌上的绿色芭蕉扇;
•一把以S型挂鈎挂于桌下的绿色芭蕉扇。
公屋男摆风扇阵逐张睇 + 网民震惊回应↓↓↓↓
网民:开冷气电费可能仲平
网民对「风扇怪阵」感到相当好奇,查问「点解唔装分体式冷气机?开咁多风扇咪用好多电?」、「开咁多把扇嘅话,开细冷气其实仲平」、「咁开法电费仲贵过开冷气啦」、「其实开冷气电费可能仲平」。
有人更指「唔知以为系林超英屋企」,并认为风扇齐开「啲声烦都烦死啦」,并中肯地「多事讲句,你间屋太多嘢啦!」。
网民各有家居省电消暑大法↓↓↓↓
另有不少网民给楼主提供各自的家居无冷气消暑大法:
•我屋企无装冷气,但要凉其实不难,第一件事必须通风,你瞓觉张床可以用凉垫,屋企少啲杂物,反而风扇电器系唔使多㗎,你插咁多电器咪热罗,仲要得闲洗下风扇......好多时热气系来自人哋嘅冷气,之前住井型公屋,一出露台,听到感觉到隔离楼上楼下嘅冷气阵;
•开少少门,选一个合适的窗开大一点(我是开厨房的),造成空气对流,这样正常开1度风扇便够凉,前两晚我只靠门外吹进来的自然风已能入睡;
•如果在室内冇阳光照射,我一把企身直立风扇已经好足够喎,唔使咁夸张吧;
•咁会唔会考虑装呢啲小吊扇?唔贵,但要喺天花整个鈎嚟鈎住佢;
其他悭电消暑妙法详见下图↓↓↓↓
另有人质疑楼主「系咪返咗货卖唔出呀~~~」,获楼主回应指「两年前,我喺(蓝田)汇景(商场)买㗎。银灰色嗰个前几日买嘅」。
网民推介最强消暑神器
对于有网民狠批「全部风扇仔有屁用」,楼主虚心求教「咁可以提供更好嘅凉快方法?」,于是网民推介最强消暑神器,让楼主在「吹涨」下透心凉↓↓↓↓
腰间放左右两把风扇
网民向楼主推介又名「空调工作服」的「风扇衣」。「风扇衣」腰间有放左右两把风扇的位置,拉上衣服的拉鍊并开启风扇后,「风扇衣」即时被吹至涨卜卜,半身透心凉。「风扇衣」特别受地盘工友欢迎,是不少职安真汉子的消暑神器。不过,由于「风扇衣」涉及电器装置,购买时要注意安全,附图仅供参考。
同场加映:林超英靠一神器解暑
香港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7月25日发帖分享「工作环境实录」,见到放于消暑拍档USB电风扇前的电子风速计,显示的温度为32.4˚C、湿度83%。林超英在帖文中表明,「开不开冷气是个人决定,视乎自己意愿、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不强逼其他人不开冷气」。
而林超英2023年5月底也曾在社交平台发文,分享自己身处位置的气温实况,并展示酷热天气下仍坚持不开冷气的「神器」——陪伴他多年的USB电风扇。
林超英当时分享其「工作位置实况」,指室内温度气温32.2度,相对湿度76%,风速0.4米/秒,他称关键是背景陪伴多年的15cm直径USB风扇。从图片可见,他拿著量度仪,指向风扇的方向量度温度,而仪器上显示「0.4m/s、76%RH、32.2°C」,即使室内气温为32.2度,但他仍未有开冷气。
林超英之后再于社交平台分享气温实况,图片显示他拿著量度仪对在蚊帐顶上的风扇,而为量度仪上显示「0.0m/s、82%RH、31.2°C」。他称午睡睡得著全靠挂在蚊帐顶的风扇,更称是靠风扇「送来温柔气流」。
提倡不开冷气的林超英,更曾在社交平台图文并茂,教授如何以抽气扇制造气流,并分为3部分,包括抽风入屋、引气流深入屋内、抽风出外,从而令室内凉快又可悭电。全文详见:天气极端酷热 林超英32度仍拒开冷气 靠一神器解暑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