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患者子女现社交焦虑风险达一般人7.5倍 中大吁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

2024-07-25 15:37

躁郁症患者子女现社交焦虑风险为一般人7.5倍,中大吁保持规律作息。
躁郁症患者子女现社交焦虑风险为一般人7.5倍,中大吁保持规律作息。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完成首个针对躁郁症患者子女及健康人士子女的比对研究,今日(25日)发表研究结果,发现躁郁症子女出现社交焦虑、情绪症状、行为问题的风险均较非患者子女高,出现社交焦虑的风险为一般人的7.5倍。

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系主任荣润国(中)、名誉博士后研究员雷彬斌(右)、博士毕业生封红亮(左)。李丽蕊摄
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系主任荣润国(中)、名誉博士后研究员雷彬斌(右)、博士毕业生封红亮(左)。李丽蕊摄
研究团队亦发现香港青少年相较内地青少年更晚睡、睡眠时间更少。资料图片
研究团队亦发现香港青少年相较内地青少年更晚睡、睡眠时间更少。资料图片
中大发现躁郁症子女出现社交焦虑、情绪症状、行为问题的风险均较非患者子女高。资料图片
中大发现躁郁症子女出现社交焦虑、情绪症状、行为问题的风险均较非患者子女高。资料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早前完成首个针对躁郁症患者子女及健康人士子女的比对研究。资料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早前完成首个针对躁郁症患者子女及健康人士子女的比对研究。资料图片

团队于2016至2021年中联同大湾区内10间医院,招募191名6至21岁的躁郁症患者子女,以及202名非躁郁症患者子女作研究,收集参加者精神健康、睡眠情况和昼夜节律等数据,发现患者子女童年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是同龄非躁郁症患者子女的2倍。踏入青少年时期后,患者子女倾向晚睡晚起,生理时钟紊乱风险是同龄青少年的4倍,出现社交焦虑及罹患情绪症状风险分别是非患者子女的7.5倍及3倍。

香港青少年较内地青少年更晚睡

另外,中大医学院研究亦发现,患者子女夜间褪黑激素水平显著降低,褪黑激素为促进睡眠和调节生理时钟的荷尔蒙,推测或是晚睡晚起的重要原因。而睡眠时间不足,生理时钟紊乱将有碍精神健康,有机会增加患上躁郁症风险。因此,研究团队呼吁市民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产品以改善睡眠。研究团队亦发现香港青少年相较内地青少年更晚睡、睡眠时间更少,无论患者或非患者子女平均于凌晨后入睡。

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系主任荣润国表示,四分之三精神病个案于24岁之前发病,故应及早在青少年时期、即情况尚未演变成严重精神疾病前,进行非药物性质干预。如发现青少年有超过2周情绪明显低落、睡眠延迟以致影响学习及生活,就应及早求助。

吁市民勿标签患者

躁郁症患者卢太分享称,患者及大众都应以平常心面对精神疾病,方能使患者在接纳与包容下与病同行。荣润国亦呼吁大众切勿标签患者,患者亦毋须为此背负心理负担。

记者:李丽蕊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