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6年香港人口料达819万 长者占近4成 议员促政府作高层次规划

2024-07-23 19:10

2046香港总人口料达819万长者占近4成 议员促政府作高层次规划
2046香港总人口料达819万长者占近4成 议员促政府作高层次规划

今日(23日)立法会研究人口政策和措施小组委员会上,政府指预测香港人口至2046年将达到819万,届时65岁以上长者占比36%,人口模型亦将变成安老压力较大的「倒金字塔」。不少议员指,本港人口政策一直在细枝末节上「兜兜转转」,至今未见「高层次督导、整体蓝图」,希望今次小组能成功推动政府就人口政策进行高层次的整体规划。

总和生育率拾级回升

政府统计处今日公布香港人口结构及趋势报告。生育率方面,香港的总和生育率,在1991年,每一千名适龄女性生育1,281名新生儿,疫情期间2022年下降至701名婴儿,去年年回升至751名,推算2046年将恢复至938名。而2020年香港死亡人数已超越出生人数,预料该情况将持续至2046年。

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资料图片
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资料图片
香港新方向张欣宇。资料图片
香港新方向张欣宇。资料图片
经民联主席卢伟国。资料图片
经民联主席卢伟国。资料图片
工联会邓家彪。资料图片
工联会邓家彪。资料图片
选委界邓飞。资料图片
选委界邓飞。资料图片

人口净移入约为152万

人口比例上,香港65岁以上长者在总人口占比将由2023年的22.7%上升至2046年的36%,0至14岁组别人口占比将由10.8%下降至7.1%。随生育率降低,本港的抚养比率由2021年每1,000名15至64岁的人需抚养467名幼儿及长者,上升至2046年的757名;香港「人口金字塔」模型亦将于2046年逐渐变为「倒金字塔」。

此外,2026年至2046年的人口净移入为152万,包括89万名单程证持有人及24万名外籍家庭佣工,其馀39万为其他人口净迁移;香港实际人口数量在2019年下跌至751万,但预计2046年香港人口将达到819万。

65岁以上劳动比例逐升

香港新方向张欣宇指,根据报告预计2046年香港总人口将达819万香港人口,而政府早前指未来北都及交椅洲人工岛可容纳200万人口,即代表130万人口将由传统市区搬至新区,询问是否当前政策方向。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指,无法代发展局回答人口搬迁等问题。

张欣宇又提问,65岁以下人口到2046年将减少60万,但劳动人口与现今大致不变,询问该数字是否合理。署理政府统计处助理处长郑立仁表示,受教育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65岁以上参与劳动比例会上升,故劳动人口在2046年与现时差异不大。

民建联林琳。资料图片
民建联林琳。资料图片

林琳倡推更多鼓励生育政策

民建联林琳指,推算2046年总和生育率将恢复至938人,询问局方鼓励生育政策将如何影响,又提问会否推出更多鼓励生育政策。她又指,劳福局「人才需求评估机制」或与引入人才等政策紧密连接,认为评估需更为精准。

何启明指,该局第三季度公布的相关报告将不同于往年仅给予「总劳动人口数字」,将细化至「八大中心」产业及其他行业所需劳动人口。至于生育政策,何启明指今次报告基于2023年中社会情况所预测,故未包括2023施政报告的一系列政策所造成的影响。

林琳再以英文询问,对少数族裔有否不同语言支援,建议聘请少数族裔年轻人提供相关服务。何启明指,针对少数族裔政府有专门服务中心,惟承认传统服务等以中文、粤语较多,正构思在语言上给予少数族裔更多帮助。

邓飞形容预测工作「mission impossible」

选委界邓飞指,进行人口规划计划困难,预测工作近乎「mission impossible」,又强调香港「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无法提前为各行业确定人才,加之人工智能影响产业人力需求。他建议政府聚焦在人才培养与养老「一头一尾」,称「中间啲嘢顺其自然」,又指改变年轻人婚育观念不现实,形容「内地6成年轻人唔结婚、甚至唔拍拖」。

政府总结推行人口政策工作,何启明指,2015年公布的大型人口政策检讨中措施已全部落实,相关措施融入不同政策局,成为恒常政策一部分;又提及一系列人才招揽措施推出以来反应良好。

经民联主席卢伟国指,本港劳动人口无法应付基层劳动工作,认为政策上需考虑外劳流动人口、常驻人口比例的长期远景,形容目前尚未见到「人口问题有高层次督导、整体蓝图」,所以经常在细枝末节上「兜兜转转」,如每个行业行业输入外劳比例等,希望今次小组能成功推动政府就人口政策进行高层次整体规划。何启明指,特区政府在不同范畴,根据香港人口变化作出不同政策,如未来3年将增加8,000名额予流动人口,指虽由劳福局落实,但体现政府整体考虑。

「本地雇员需要晋升空间」

工联会邓家彪指,政府汇报时「话锋一转,讲到今届政府做咗好多嘢」,但劳工界听到的人力政策就是「输入又输入」,问及如何保障本地劳工,以「本地雇员优先」,强调本地雇员在「有份工」基础上亦需「有加人工、有晋升空间」。

何启明表示,香港社会发展需更多人才配套,故政府大力推行各项人才输入政策;又指政府固然希望给本地雇员培训计划、职业阶梯,惟强调「适用于积极上进嘅朋友」,又指「香港唔会饿死人,但如果想过得好都要尽自己一份力」。

邓家彪又指,新冠疫情三年领取综援数字不足2万宗,远低于2003年沙士时期的5万宗,强调「香港社会自理更生嘅拼搏精神很强」,认为不能先入为主假设「很多人想躺平」;他又指「中高龄就业津贴」收到数千宗查询,证明市民就业意愿强烈,询问衡量人口政策成功会否纳入本地工人工资增长为准则。何启明指,整体输入外劳与再就业津贴都由劳福局负责,会将「再就业津贴申请数字」与「输入外劳需要」一并考虑。

记者:常彧璠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