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教署与慈善基金合办彩绘活动 更生人士为「小龙马」添色彩传递正能量

2024-07-01 00:01

惩教署与小龙马慈善基金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属「沿途有『理』」计划的社区共融项目,安排曾犯下暴动罪等罪行的更生人士陪同小朋友为「小龙马」及「小龙马椅」涂上彩绘,透过艺术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以促进社会和谐共融,同时提供机会让更生人士回馈社会,重建正确价值观。

艺术家兼小龙马慈善基金主席马兴文于6月28日出席属于「沿途有『理』」计划的社区共融项目,向多名更生人士与儿童介绍「小龙马椅」的设计理念,并教授如何彩绘「小龙马椅」,慈善基金义工随后陪同他们合力完成「小龙马」及「小龙马椅」。制作好的「小龙马椅」将送给受助的社福机构,藉此透过艺术传递爱与正能量。

惩教署与小龙马慈善基金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属「沿途有『理』」计划的社区共融项目,由更生人士陪同小朋友为「小龙马」及「小龙马椅」涂上彩绘,以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麦键泷摄
惩教署与小龙马慈善基金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属「沿途有『理』」计划的社区共融项目,由更生人士陪同小朋友为「小龙马」及「小龙马椅」涂上彩绘,以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麦键泷摄
惩教署与小龙马慈善基金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属「沿途有『理』」计划的社区共融项目,由更生人士陪同小朋友为「小龙马」及「小龙马椅」涂上彩绘,以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麦键泷摄
惩教署与小龙马慈善基金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属「沿途有『理』」计划的社区共融项目,由更生人士陪同小朋友为「小龙马」及「小龙马椅」涂上彩绘,以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麦键泷摄
惩教署与小龙马慈善基金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属「沿途有『理』」计划的社区共融项目,由更生人士陪同小朋友为「小龙马」及「小龙马椅」涂上彩绘,以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麦键泷摄
惩教署与小龙马慈善基金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属「沿途有『理』」计划的社区共融项目,由更生人士陪同小朋友为「小龙马」及「小龙马椅」涂上彩绘,以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麦键泷摄
惩教署与小龙马慈善基金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属「沿途有『理』」计划的社区共融项目,由更生人士陪同小朋友为「小龙马」及「小龙马椅」涂上彩绘,以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麦键泷摄
惩教署与小龙马慈善基金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属「沿途有『理』」计划的社区共融项目,由更生人士陪同小朋友为「小龙马」及「小龙马椅」涂上彩绘,以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麦键泷摄
惩教署与小龙马慈善基金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属「沿途有『理』」计划的社区共融项目,由更生人士陪同小朋友为「小龙马」及「小龙马椅」涂上彩绘,以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麦键泷摄
惩教署与小龙马慈善基金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属「沿途有『理』」计划的社区共融项目,由更生人士陪同小朋友为「小龙马」及「小龙马椅」涂上彩绘,以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麦键泷摄

惩教署惩教事务监督(特别职务)林赐良表示,惩教署一直与不同组织合办活动和义工服务帮助弱势社群,小龙马慈善基金是其中一个合作伙伴,透过艺术治疗的方式帮助更生人士自我反省,而是次活动更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协助儿童社群。

林续指,参加者中有涉及「黑暴」事件的青少年,活动对他们别具意义,因他们犯案时对香港造成破坏,及至服刑期间参加不同更生计划后纷纷感到后悔,希望有机会回馈社会,是次活动正正为他们提供帮助其他社群的机会。

已出狱的阿明(化名)希望透过不同义务工作贡献社会。 麦键泷摄
已出狱的阿明(化名)希望透过不同义务工作贡献社会。 麦键泷摄
马兴文(右)介绍「小龙马椅」设计理念,并与参加者一同进行彩绘。 麦键泷摄
马兴文(右)介绍「小龙马椅」设计理念,并与参加者一同进行彩绘。 麦键泷摄
 林赐良期望透过活动,培养更生人士乐于助人、服务社会的正确价值观。 麦键泷摄
林赐良期望透过活动,培养更生人士乐于助人、服务社会的正确价值观。 麦键泷摄
 由参与的更生人士、儿童及小龙马慈善基金义工彩绘的「小龙马」及「小龙马椅」。 麦键泷摄
由参与的更生人士、儿童及小龙马慈善基金义工彩绘的「小龙马」及「小龙马椅」。 麦键泷摄
由参与的更生人士、儿童及小龙马慈善基金义工彩绘的「小龙马」及「小龙马椅」。 麦键泷摄
由参与的更生人士、儿童及小龙马慈善基金义工彩绘的「小龙马」及「小龙马椅」。 麦键泷摄

由2019年至今有逾2000人名涉及「黑暴」事件的人士进入惩教院所,目前约有730人仍在院所内,亦有超过90人正接受法定监管,受监管期1年至3年不等。林指出,对于他们的更生工作针对3方面,包括认识中国历史及加强国民教育、心理和价值观的重整,以及生涯规划及家庭关系的重修,务求令他们改过自新。

更生人士阿明(化名)涉及理大暴动案被判入教导所,他在入狱后参与不同更生项目,出狱后希望透过义务工作贡献社会。他表示,对于能参与今次活动感到开心,期望日后有机会接触更多有需要的群体,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马兴文感言,「小龙马」没有眼睛和嘴巴,寓意没有偏见,「以前有错,并不代表明日会再错」,社会应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希望透过社会共融创造更大的正能量。

记者 麦键泷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