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临海高脚屋无遮挡 巨浪引发倒灌 马环村居民盼当局延长海堤防灾
2024-05-01 08:00
鲤鱼门水浸情况备受关注,超强台风「天鸽」袭港更凸显问题,当局于风暴后9个月内迅速修建石筑海堤等多项措施,大大纾缓水浸情况,惟马环村临海140米海岸至今仍受风暴威胁,居于上址20多间「高脚屋」的寮屋居民认为与对开海面未有修建海堤有关,令巨浪「无遮挡」下涌上岸,才是持续水浸的元凶,今年台风季将至,盼当局加以完善。居民亦指,近年石筑海堤成为市民及旅客打卡胜地,亦是钓鱼热点,惟不少人留下垃圾及鱼饵,甚至有人在暗处便溺,衍生衞生问题,希望公众自律。
鲤鱼门位于九龙最东端,与对岸的杏花邨,近年成为台风下两大水浸黑点,2017年8月超强台风「天鸽」袭港,适逢天文大潮,加上台风触发的风暴潮,令属于低洼地带的鲤鱼门严重水浸,其中远离「海鲜街」、民居集中的马环村及马背村是重灾区。有居民忆述,当时巨浪持续拍岸,触发逾1米的严重水浸,村中道路被冲毁,不少临海寮屋更遭海水倒灌,灾情严重。翌年1月居民组成「关注鲤鱼门长远改善工程居民组」(居民组),同一时间多个政府部门于该地进行改善措施,于天鸽袭港后的9个月内大致完成。
连串工程包括土木工程拓展署在鲤鱼门海旁建造石筑海堤及石笼护土墙;民政事务总署在石筑海堤后方,沿行人路旁加建石屎挡水墙;渠务署派紧急应变小队巡查及疏导排水设施,并协助居民安装挡水板和堆放沙包等。另外,位于鲤鱼门的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亦办「风灾支援特训队」,向居民传授防灾及逃生知识。「居民组」成员阿强指,2018年9月另一超强台风「山竹」袭港,虽然当时录得的最高风速及最高水位均较「天鸽」高,幸未重演「天鸽」灾情。
阿强指,上述措施中,最立竿见影是当局于马环村及马背村一带寮屋对开海旁,所修建长达逾400米的石筑海堤及石笼护土墙,其中马环村的石筑海堤长达110米,而马背村的石筑海堤呈波浪形全长300米,逾2米阔的石筑海堤如同屏障,阻挡风暴掀起的巨浪,令海边的寮屋免受直接冲击,再加上新建的路旁石屎挡水墙,大大减低巨浪拍岸引发的海水倒灌。不过他指,近年台风季节马环村近村口仍经常水浸,与上址仍有沿岸范围未设海堤有关。
当局以靠近航道否决
未设海堤的海岸约长140米,有20间俗称「高脚屋」的棚屋,「居民组」成员Albert也是苦主之一。他指,该处近年成为风暴下的「缺口」,巨浪可涌入拍打「高脚屋」,并从「高脚屋」底部或屋与屋之间的空位涌上行人路,触发水浸。据知,「居民组」近年向区议会及相关部门反映意见,盼于「高脚屋」对开海面修建海堤,却遭当局以靠近航道否决。
近年当局推行的「鲤鱼门海旁改善计划」,包括于鲤鱼门地标的灯塔附近建码头、观景长廊及防波堤,是增强鲤鱼门旅游设施的重点项目。Albert留意到,新建的防波堤亦伸向航道。他早前找工程师友人徵询意见,希望于航道外建造离岸海堤,其友人亦指,现有的海堤可阻挡海浪涌入维港及侵袭,惟只修建至「高脚屋」前,若日后新码头及防波堤落成,「高脚屋」可能遭受石筑海堤阻挡的风浪,以及被防波堤阻挡反弹的海浪「双重夹击」。
巨浪打穿地台 沙发电视掉海中
阿强续称,新码头及防波堤已见雏形,加上天文台预计今年有5至8个台风袭港,更担心踏入台风季节的受灾情况。去年9月台风「苏拉」袭港,当时风暴潮致水位升近3米,他称当时巨浪拍岸,海水不停从「高脚屋」之间的空位涌入村引致水浸,其寓所墙身磁砖被震裂,更有海水从座厕涌入,如同喷泉,有收藏古董字画的邻居,因珍藏被浸湿致血本无归,另有邻居寓所遭海水倒灌,深达1米的积水浸坏电器及家具。他指,当局于「高脚屋」之间设挡水板,根本未能阻挡巨浪涌入,令马环村水浸问题无法根治。
Albert自出生便居于马环村,他指「高脚屋」离开海面数米,最记得2008年台风「黑格比」袭港,巨浪整夜拍打「高脚屋」外墙,另有海浪卷入屋底持续侵袭,当晚有邻居因地台「穿」了,沙发、电视机及整张床掉落海中,要前来借宿。至「天鸽」袭港,当时风势雨势更大,多间「高脚屋」水浸,又有个别「高脚屋」墙身被巨浪打穿,消防员要游绳到来救援,「至少4户居民的地台被巨浪卷走。」他指,居民不怕黑雨,因为雨水会流出海,但海水倒灌入屋就防不胜防,因此希望当局完善海堤,将之延伸至「高脚屋」对开海面,加强保护。
钓客海堤便溺 垃圾多惹虫鼠
另一名居民Howard则关注石筑海堤衍生的衞生问题,他留意到近年每逢假日有市民及旅客到海堤拍照及钓鱼,但当中较偏远的马背村远离公共厕所,曾有居民反映发现有人于海堤便溺,并遗下饮品罐、食物,甚至鱼饵,引致虫蚁及鼠患。他又指,马背村的海堤靠近民居,有街坊称见到闲杂人在窗外徘徊,或于深夜喧哗造成噪音,希望游人自律。
环保团体绿色和平亦关注鲤鱼门马环村的持续水浸问题,其项目主任伍汉林称,当像「天鸽」等超强台风出现机率增加,保障沿海低洼地区居民生命安全更是刻不容缓。土木工程拓展署回覆指,「天鸽」袭港后,政府在鲤鱼门进行修建石筑海堤、建造挡浪墙,及为住户安装可拆卸式挡水板等工程,但对于在马环村「高脚屋」外兴建防波堤,工程顾问考虑现场环境、对航道的影响及技术可行性,认为有关建议范围影响维港航道,而防波堤只能减低越堤浪的影响,对海水淹浸没有帮助,认为方案不可取。
渠务署亦指,「天鸽」后已在排水管出水口加装止回阀,防止海水倒灌,并正计划于鲤鱼门海傍道兴建泵房,减轻因风暴潮引致的水浸,现已完成设计及进行招标。
马背村民「扑沙包」防洪 老弱行1公里扑空
不少鲤鱼门居民称,每当台风袭港便要为「扑沙包」苦恼,特别是居于废弃石矿场附近的马背村居民,距离惯常取沙包的村口位置足足1公里,吁当局为居民登记及协助派发。
马背村居民阿华直言,现时取沙包安排未如理想,促当局正视。他指,每次台风,当局都运送沙包到鲤鱼门,让居民拿回家堆放,防止海水倒灌入屋,惟经常出现有人取不到沙包,或有沙包无人拿取的情况。他称,现时沙包由渠务署安排运送,民政事务署统筹派发,但沙包惯常放于市政大楼附近等3个位置,最远的距离马背村逾1公里,常有居民称不知何时有沙包送到,即使最终获悉,但赶到时沙包往往已被全部取去,白走一趟。
8号波后才运到为时已晚
另一名居民Amy与高龄父母同住,她指,马背村有不少长者居住,子女等家人需于日间上班。她以自己作为例子指,去年台风「苏拉」袭港,其父母获邻居通知,得悉当局运来沙包,立刻取手推车去搬运,惟最终两人只能搬到3个沙包回家,更弄得周身酸痛。她又称,沙包应是防风设施,惟多次发现于悬挂8号风球后,沙包才送到,虽理解可能与风雨下交通混乱有关,「但迟来的沙包已丧失防灾作用」,认为是浪费资源。
阿华又指,曾有次8号风球袭港,他于「挂波」后的晚上10时回家,发现有工人于市政大楼外卸下沙包,并着他通知其他村民拿取。他称,当时大风大雨,居民都躲在家,而且风雨中出行有危险性,最终他自己搬了几个沙包回家,并通知数名邻居去拿取。他提到,翌日发现大批沙包原封不动。
倡设登记及通报制度
对现时派发沙包情况欠理想,阿华建议当局设立登记及通报制度,全面点算及登记马环村及马背村居民人数,并因应其家门面积,拟定所需沙包数量,方便统计。若当局有安排派发沙包,他认为应于悬挂8号风球前至少3小时通报,让居民有足够时间拿沙包回家。Amy则希望当局体恤长者拿取沙包的苦况,「试问长者可以搬运多少沙包,希望当局想办法」,建议当局联络关爱队协助,提供上门送沙包到长者家的服务。
-----------------------------------
记者:关英杰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