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新世代.专访︱中医分科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张伟麟:住院能提供食疗、系统化治疗

2024-04-24 08:10

中医药新世代.专访︱中医分科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张伟麟:住院治疗解决很多问题
中医药新世代.专访︱中医分科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张伟麟:住院治疗解决很多问题

中医医院另一功能,是补足本地培训缺失的「住院治疗」环节。中医医院行政总监卞兆祥指,中医全科服务发展不错,分科发展可使技术和水平再跨前一步,而住院环境对分科尤为重要。他举例说,严重湿疹病人全身长满水泡,易破损有感染风险,在门诊多数只吃中药,住院则能作「薰洗」全身治理,治疗会更具系统性。严重颈椎病等长期痛症也可在院内进行针刺治疗,紧接药物薰蒸,并结合物理治疗等方案,达致门诊难以做到的效果,「亦适合痛到不能自理、有行动障碍病人。」

「门诊做康复 舟车劳顿要陪诊」

医衞局中医医院发展计划办事处总监张伟麟补充,中医讲究「医食同源」,住院能作食疗,且有较强大的复康综合中心,急性疾病也可受惠。卞兆祥就指,全港1年有2.4万个中风病人,「若在门诊做康复,舟车劳顿且要专人陪诊,住院可解决很多问题。」

卞兆祥(右)指,中医医院为本港开拓过去未有的「住院治疗」模式,对培训中医人才及临床科研是「历史性的跨越」。    陈极彰摄
卞兆祥(右)指,中医医院为本港开拓过去未有的「住院治疗」模式,对培训中医人才及临床科研是「历史性的跨越」。 陈极彰摄
卞兆祥(右)指,中医医院为本港开拓过去未有的「住院治疗」模式,对培训中医人才及临床科研是「历史性的跨越」。    陈极彰摄
卞兆祥(右)指,中医医院为本港开拓过去未有的「住院治疗」模式,对培训中医人才及临床科研是「历史性的跨越」。 陈极彰摄
张伟麟(右)指,使用巿场导向住院服务者,可选择住1至3人房,政府资助病床则大部分属6人房。   陈极彰摄
张伟麟(右)指,使用巿场导向住院服务者,可选择住1至3人房,政府资助病床则大部分属6人房。 陈极彰摄
中医医院位于将军澳百胜角路,属政府拥有医院,将作为本港中医药的旗舰机构、领导者及转化者推动业界发展。   资料图片
中医医院位于将军澳百胜角路,属政府拥有医院,将作为本港中医药的旗舰机构、领导者及转化者推动业界发展。 资料图片
中医医院门诊料每年诊症量达31万人次,连同治疗可服务逾60万人次,但团队强调首年目标非服务量,而是要理顺中西医结合模式。  资料图片
中医医院门诊料每年诊症量达31万人次,连同治疗可服务逾60万人次,但团队强调首年目标非服务量,而是要理顺中西医结合模式。 资料图片

一半实习时间  可在中医医院进行

住院治疗亦丰富了中医的教学及培训,张伟麟表示,现时中医本科生要赴内地实习,未来全港学生有一半实习时间可在中医医院进行。卞兆祥指,内地病人种类多,在内地实习有助吸收经验,但香港有本土的疾病和制度,对中医的成长也很重要。中医医院也可集中病人群组,深化中医分科制度或进行科研培训,相信将来也会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中医到院内作培训与交流。

中医医院在今年初与广东省中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会否有内地专家在院内担当要职?卞兆祥指,内地中医历史悠久,运作及管理模式值得借鉴,在开院过程中会安排年轻医生及专家团队到广东省学习,也会邀请对方来港进行科研培训或展示,但强调仅属「短暂交流」。

期望人员流转  将成果带回社区

被问到在本港医疗人手荒的大环境下如何可避免人才流失,张伟麟指本港有逾1万名中医,形容中医医院是「少林寺」,期望不断有新人流转,将专业培训成果带回社区,「且中医医院实行精英制,核心团队会留下最好的人才。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https://bit.ly/3uJ3yyF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