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盘|「执笠专页」爆红背后的无奈 本地经济待「复活」

2024-04-02 10:47

大棋盘|「执笠专页」爆红背后的无奈 本地经济待「复活」
大棋盘|「执笠专页」爆红背后的无奈 本地经济待「复活」

过去一年经常提及的「北上消费成风」,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正好显露无遗。长假期首3日已累计逾186万人次出境,首日单日就有70万香港居民出境,创疫后新高。一河之隔的香港与内地,消费市道可说是天与地,揶揄店铺倒闭的专页一夕爆红,对本地商家而言,这个愚人节玩笑未免有点讽刺。

 ▼▼▼复活节长假 旺角不再「旺」▼▼▼

香港市民在港过复活节情况(旺角)。苏正谦摄
香港市民在港过复活节情况(旺角)。苏正谦摄
香港市民在港过复活节情况(旺角)。苏正谦摄
香港市民在港过复活节情况(旺角)。苏正谦摄
香港市民在港过复活节情况(旺角)。苏正谦摄
香港市民在港过复活节情况(旺角)。苏正谦摄
香港市民在港过复活节情况(旺角)。苏正谦摄
香港市民在港过复活节情况(旺角)。苏正谦摄
香港市民在港过复活节情况(旺角)。苏正谦摄
香港市民在港过复活节情况(旺角)。苏正谦摄

田北辰:服装生意比疫情时更差

即使不看数据、只看市面,亦可感受到港人「春运式」北上的夸张:往内地关口万头钻动、港车北上水泄不通,反观本港市面淡静,传统旺区油尖旺也吉铺处处,店铺门可罗雀。财爷陈茂波在网志承认,零售、餐饮等业界面对访港旅客消费模式改变、港人北上消费,减弱了对前景的信心。

实政圆桌议员田北辰以旗下服装品牌为例,以相同分店比较,2023年的复活节首三日整体生意额比2022年同期少18%,今年首三日再比去年同期少13%,即生意反而比起疫情期间社交距离措施严格时更差,且下跌幅度惊人。他指本地消费市道不振趋势很明显,复活节由于内地并非公众假期,更是重灾区。

未知「攞景定赠庆」,社交专页「全港店铺执笠结业消息关注组」近日突然爆红,短短一周成员由数千人暴增至昨日的约17万,说明本地营商困难、竞争力不及内地的状况已广为人知。群组内留言亦非一味「唱衰」,部分确道出如今香港难处,例如有厨师反映大型饮食集团只卖工场预制食物,质素受影响之馀,新入行厨师也难以训练手艺。群组创办人亦反映作为消费者,感觉到香港多年来欠缺进步,很多传统零售小店,「几十年来都系卖紧同一批产品」,自然被其他地区超前。

▼▼▼复活节长假 深圳市面热闹▼▼▼

罗湖商场内熙来攘往,晚饭时间几乎每间食肆「逼爆」。吴艳玲摄
罗湖商场内熙来攘往,晚饭时间几乎每间食肆「逼爆」。吴艳玲摄

 

罗湖商场内熙来攘往,晚饭时间几乎每间食肆「逼爆」。吴艳玲摄
罗湖商场内熙来攘往,晚饭时间几乎每间食肆「逼爆」。吴艳玲摄
知名蛋糕店有不少人排队。吴艳玲摄
知名蛋糕店有不少人排队。吴艳玲摄
位于罗湖商业城的烧味店生意不俗。吴艳玲摄
位于罗湖商业城的烧味店生意不俗。吴艳玲摄
罗湖商场内熙来攘往,晚饭时间几乎每间食肆「逼爆」。吴艳玲摄
罗湖商场内熙来攘往,晚饭时间几乎每间食肆「逼爆」。吴艳玲摄
罗湖商场内熙来攘往,晚饭时间几乎每间食肆「逼爆」。吴艳玲摄
罗湖商场内熙来攘往,晚饭时间几乎每间食肆「逼爆」。吴艳玲摄

议员促开放更多内地旅客来港

田北辰认为,短期而言一定需要开放更多内地旅客来港,指特区和中央政府协商开放一签多行、更多自由行城市迟迟未有进展,据闻是双方担心香港承载力,但事实摆在眼前,「而家系剩馀到吓死人,越来越多人出外,生意一路跌,要大大力扶助。」

商界议员林健锋认为,节日外游早成常态,但近日亲眼所见一些大型商场如AIRSIDE等,商店人流也多,消费未至于完全没救,最重要是找到自身定位。他相信透过输入劳工、刺激资产市场交投量等措施,可纾缓部分问题。议员江玉欢则指,香港经济困境是结构性,包括人口急速老化、出生率下降、部分年轻专业人士及中产离港、高消费旅客流失等,通常需要较巨大及深层的改变,短期零碎的措施救不了问题。她认为要在经济上杀出一条路,至少要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下工夫,补充活力之馀,也促进往后科技发展。

今年是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港人蜂拥北上,说明香港加强与内地融合工作取得成效,也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香港如何从中分享红利、发挥好大湾区城市中的独特优势,以至坚定港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值得官商思考。

聂风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