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低迷兼裁员不断 中环Banker变失落一代 有人失业17个月 数百人争一职位 猎头公司:薪酬至少跌20%

2024-03-25 14:07

IPO低迷兼裁员不断 中环Banker变失落一代 有人失业17个月 数百人争一职位 猎头公司:薪酬至少跌20%
IPO低迷兼裁员不断 中环Banker变失落一代 有人失业17个月 数百人争一职位 猎头公司:薪酬至少跌20%

香港金融业吹淡风,连锁效应逐渐浮现,除了新股IPO市场不及以往炽热,银行界精简规模及裁员消息亦不断,令曾经叱咤风云的香港银行家成为失落的一代。据彭博引述多名金融界人士表示,昔日带来「光环」的行业,如今走进谷底,搵工难、减薪已非新鲜事,感慨「一个时代结束了」。

港股表现跑输 IPO市场10年低

疫情后,环球经济复苏动力未如预期,加上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令资本市场支离破碎;加上港股市场近年表现跑输全球,令流进香港的资金取态相当谨慎,结果IPO市场2023年集资额创十年来新低,至约462亿元。彭博数据亦显示,去年只有13家公司的融资额超过10亿元。

一众银行家更感叹的是,香港IPO市场在5年前极为风光。随着美团(3690)、小米(1881)等接连上市,推升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的地位,甚至可媲美纽约。据彭博统计,这些银行家帮助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内地公司创造超过6万亿美元的市值。

失业17个月 忧虑「不是谷底」

不过,曾经在花旗集团工作的Eric Li接受彭博访问时表示,曾以为内地与全球金融市场之间更紧密的关系是一种常态,但现时意识到这是「昙花一现」。他又指,自己从事的家族办公室搬离香港后,已经失业足足17个月,目前仍在寻找工作,但同时要面对庞大的生活开支,包括房屋月租6万元、子女教育费每年100万元等,而令他最担心的是「这还不是谷底」。

事实上,过去一年半高盛、摩通和花旗集团等多间投行都在亚洲进行多轮裁员。一位被高盛裁员的银行家表示,这个情况令她与同行们开始考虑是否留在香港、甚至是否仍然留守在这个行业。她又指,来自内地公司的IPO数量减少,意味银行需要考虑在整个亚洲进行重组,「过去通过招聘增加的员工数量已不再合理」。

竞争激烈 面试10次无功而还

另一名年约24岁的杨姓受访者,于去年失去在一家全球投资银行的分析师职位。她在不同的谘询、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公司面试大约10次,花了几个月搵工都无功而还,坦言竞争比以前激烈得多,「如果市场上有一份私募股权投资的工作,就会有数百名前银行家的简历投过来」。由于所租的房屋即将到期,她决定搬回内地与父母同住,从事传统金融以外的职业。

除了新股市场,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的投资亦受到打击。Preqin Ltd.数据显示,与2021年相比,专注于内地市场的美元基金去年募资大减81%。更有分析指,以内地市场为重点的银行家首当其冲。

猎头及招聘公司Wellesley Partners为环球银行聘用亚洲人才超过20年,其执行董事Charlene Yeung表示,银行家应该做好准备,薪酬至少会下降20%,在某些情况下,跌幅「可能会非常极端」,但「今年看起来像、或希望会是谷底」。

银行界精简规模及裁员消息亦不断,令曾经叱咤风云的香港银行家成为失落的一代。
银行界精简规模及裁员消息亦不断,令曾经叱咤风云的香港银行家成为失落的一代。
过去一年半高盛、摩通和花旗集团等多间投行都在亚洲进行多轮裁员。
过去一年半高盛、摩通和花旗集团等多间投行都在亚洲进行多轮裁员。
猎头及招聘公司Wellesley Partners执行董事Charlene Yeung表示,银行家应该做好准备,薪酬至少会下降20%。
猎头及招聘公司Wellesley Partners执行董事Charlene Yeung表示,银行家应该做好准备,薪酬至少会下降20%。
彭博数据显示,去年只有13家公司的融资额超过10亿元。
彭博数据显示,去年只有13家公司的融资额超过10亿元。
据彭博统计,这些银行家帮助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内地公司创造超过6万亿美元的市值。
据彭博统计,这些银行家帮助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内地公司创造超过6万亿美元的市值。
香港IPO市场在5年前极为风光,随着美团(3690)、小米(1881)等接连上市,推升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的地位,甚至可媲美纽约。
香港IPO市场在5年前极为风光,随着美团(3690)、小米(1881)等接连上市,推升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的地位,甚至可媲美纽约。

被迫调整生活 质疑自我价值

近年金融界不少人都担心饭碗不保,而前景不明的阴霾未散,令这些银行家被迫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开支,甚至重新评估自我价值。一位王姓执行董事受访时表示,尽管她过去一年每天都加班,但几乎没有拿到IPO交易,故精神亦随之低落,同时有感自己的职业生涯过早地结束,「一个时代结束了」。她指出,即使她在迪拜和新加坡寻找机会,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增加甚麽价值。

这班银行家被解雇后,即使有意重返内地市场,也不是容易的事。华德士(Robert Walters)中国区副董事Sihui Lei表示,「不幸的现实是,以他们的水平,可能会被认为太老了」,故不适合内地市场,尤其是在南方城市的职场。除了年龄外,内地经济的复苏情况亦使这些专业人士要向内地转移变得更加艰难。

不过,有部份金融界人士对前景持正面态度。中信里昂证券(CLSA)前行政总裁Jonathan Slone认为,虽然最近牛市的泡沫暂时消失,「但香港不仅会生存下去,而且会一如既往地蓬勃发展」。

金融活动放缓 恐累及经济

金融服务业向来是本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占2022年本地生产总值(GDP)22.4%,提供相当于总就业人数的7.5%职位。但有分析指,经济及金融业活动放缓,或拖累香港经济增长。彭博数据亦预计,今年香港GDP增长将从2023年的3.2%放缓至1.8%。

证监会(SFC)的持牌人数,亦反映了金融专业人士的数量。截至去年12月为44,722人,自2021年底以来减少了600多人。

银行家过往是令人趋之若鹜的职业,也许没有人会幻想过有今日局面出现。面对前路茫茫,一名李姓求职者对彭博表示,过去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技压群雄,现时就知道这是国运,「没有国运,你甚麽都不是」。

相关新闻:

港股低迷 中资行都裁员 业界叹细Deal点养咁多人 「现在香港通街都是没工作Banker」

---
《星岛申诉王》将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内容,请立即浏览「区区有申诉」活动专页:https://bit.ly/41hgS9E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