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副作用? 内地逾半青年认「词穷」表达能力下降

2024-02-27 18:15

面对网络时代影响,内媒近日调查,有超过一半以上的青年自认「词穷」,觉得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都有下降、词汇量匮乏。 新华社资料图
面对网络时代影响,内媒近日调查,有超过一半以上的青年自认「词穷」,觉得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都有下降、词汇量匮乏。 新华社资料图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新调查显示,在调查1333名青年之后,有53.3%的受访青年自认近几年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也有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也坦言认为,阅读量少和依赖网路语言、表情符号是「词穷」的主要原因。

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郑焕钊认为,一些年轻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反映出网络时代「文字失语」的现实问题,当网络让生活更便捷时,也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表达方式产生深层影响,年轻人的「词穷」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像是近期春节期间的家庭聚会上,「00后」李思超在被长辈点名发言时,就感觉到自己脑子有点短路,虽然有很多话想说,但吱呜了半天,也没说出完整的句子。

依赖网络语言、表情包是「词穷」的主要原因?  AP资料图片
依赖网络语言、表情包是「词穷」的主要原因? AP资料图片
内媒近日调查,有超过一半以上的青年自认「词穷」。
内媒近日调查,有超过一半以上的青年自认「词穷」。
不只是内地,全球的年轻人都习惯了使用网络流行语及表情符号。
不只是内地,全球的年轻人都习惯了使用网络流行语及表情符号。
全球最常使用的表情符号。
全球最常使用的表情符号。
表情包成大部分年轻人社交媒体的沟通方式,却带来表达能力下降的问题。
表情包成大部分年轻人社交媒体的沟通方式,却带来表达能力下降的问题。

而李思超的情况不是个例。今年春节期间,内地社交平台上诸如「有哪些表达祝福的词汇」、「拜年时怎么说显得有新意」的帖子引发关注。走亲访友不知该说什么、拜年恭贺词要复制贴上,让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词穷」了。

网络流行语、表情符号成沟通习惯

合肥「00后」王雨菲认为,网络流行语已成为重要线上社交用语。「平时和朋友聊天,大家都喜欢用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如果谁发了一大段文字,反而会显得很奇怪。」她觉得碎片化的表达方式能够活跃气氛、快速拉近彼此距离,「但如果线下这样说话,难免会让人觉得尴尬。」

据该调查显示,53.3%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43.2%的受访青年表示用笔写字变少,41.5%的受访青年遇到过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达想法的情况。

对于「词穷」现象产生的原因,调查显示阅读量少、表达能力弱化排在首位,获选率54%,之后是过度依赖网路语言和表情包,缺乏创造力的53%,同时碎片化浏览资讯,难以形成系统思维也有52.1%占比。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