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反修例期间黎频密投稿外媒 《苹果》为其打破惯例 刊登外媒作家文章译本

2024-02-07 11:11

黎智英案今天第25天审讯。
黎智英案今天第25天审讯。

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与《苹果日报》三间相关公司涉串谋勾结外国势力案今踏入第25日审讯,亦是《苹果日报》前副社长陈沛敏出庭作供的第4天。陈沛敏确认黎智英在2019年7月1日示威者冲入立法会后,曾发讯息称「年轻人冲立法会事令我心情沉重,你们认为泛民善后工作有什么该做令运动可以持续?」,而陈沛敏当时则回覆「明天报纸已会有很多冲击和占领立会年轻人心声」。

陈沛敏今日续作供。资料图片
陈沛敏今日续作供。资料图片
示威者2019年7月1日冲击立法会的事件发生后,黎智英吩咐陈沛敏报导要让巿民支持和谅解示威者行动。资料图片
示威者2019年7月1日冲击立法会的事件发生后,黎智英吩咐陈沛敏报导要让巿民支持和谅解示威者行动。资料图片
陈沛敏在公司见过Mark Simon,但从未与之详谈。资料图片
陈沛敏在公司见过Mark Simon,但从未与之详谈。资料图片
囚车今早将陈沛敏送到西九法院。欧乐年摄
囚车今早将陈沛敏送到西九法院。欧乐年摄
黎智英乘坐的囚车抵法院。欧乐年摄
黎智英乘坐的囚车抵法院。欧乐年摄
黎智英家人继续到庭听审。欧乐年摄
黎智英家人继续到庭听审。欧乐年摄
警方在法院在布防。欧乐年摄
警方在法院在布防。欧乐年摄
警方在法院在布防。欧乐年摄
警方在法院在布防。欧乐年摄

相关新闻:
黎智英案│《国安法》实施后 《苹果》仍考虑使用涉违法标语
黎智英案│《国安法》生效后黎智英续宣抗争理念 《苹果》上下忧当时编采方针违法
黎智英案│张剑虹指《国安法》实施后黎续推动外国制裁 只是「无咁露骨」
黎智英案│陈沛敏指占中期间黎「成日去金钟嗰度坐 亲自下场成新闻一部份」
黎智英案│黎亲自对报导主题作指示 要求陈沛敏「吓坏那些生意佬」
黎智英案│黎命令《苹果》催谷学生上街 彭定康亲拍影片助攻

16:38 散庭。案件明早11时再续

16:20 黎智英2019年区议会选举为政党设计海报

《苹果日报》报纸及网页在2019年11月15日刊登了《屠龙队边缘呼唤 全民勇武/三罢》文章,页面顶部写著【樽颈困局】,陈沛敏解释「樽颈困局」四字是《苹果日报》对当时时局的评语或形容,而该文章是一篇人物专访,主角「屠龙队」则是一群比较激进的团体,屠龙队当时呼吁全民勇武或三罢,他们在专访中解释原因。

控方指黎智英在2019年区议会选举前为政党设计海报,要求陈沛敏等人提供适合图片制作海报,当时有一张海报样本顶部写著「他们就算惧怕 失去快乐 失去生命 仍然为你 为香港 站出来 挡子弹」,海报中央写上「你愿意付出多一些吗?」,黎智英指示把此句改为「你愿意行出来投票吗?」

陈沛敏供称该海报「应该系」利用《苹果日报》资源印制,而她指壹传媒旗下有一间印刷公司,名为「苹果日报印刷有限公司」。

16:00 陈相信黎欲以美众议院《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达到向政府施压目的

就黎智英前往华盛顿一事,陈沛敏称她事前不知道,黎智英亦不没有详细提及。控方其后展示,在2019年10月22日《苹果日报》电子版发布的新闻,标题为《参议员关注示威暴力升级 黎智英冀美多发声 令青年面对警暴不孤单》。

控方问到黎智英返港后,有否谈过华盛顿的事情。陈沛敏称没有特别谈过,指对她而言,「佢去美国做呢样野,同佢一向立场相符」、「无乜好奇怪」。陈沛敏又指黎智英「觉得要争取外国向香港政府施压」,而当时有一些诉求,除了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之外,社会亦有声音要求对「警暴」独立调查,黎智英认为应该透过外国施压达到目标。

法官李运腾问到,黎智英所指的施压是甚么。陈沛敏称黎智英没有直接跟她说过,不过当时美国众议院在讨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黎智英去美国亦是见国会议员,相信是指这类法案。

另外,上述网上新闻附有影片,而影片封面有「国际战线速报」字句。控方问当时《苹果日报》内是否有「国际战线」。陈沛敏称就她所知,并没有,又指不清楚负责网上新闻的同事用字时的考虑。

15:40 Mark Simon传讯陈「报料」女示威者新闻

Mark Simon在2019年8月24日向陈沛敏传送一宗有关女示威者的新闻,陈沛敏回覆指《苹果日报》的记者会跟进。陈沛敏指当时Mark Simon「报料俾我哋,我随后答我哋会跟」。

Mark Simon在2019年8月26日亦向陈沛敏发讯息,指他正身处美国并有渠道可买头盔、防毒面罩、保护衣等装备,问陈沛敏有没有需要,如需要可告知他。陈沛敏回覆:「好的,谢谢」,解释Mark Simon表示有办法买到装备,她当时只是礼貌性答覆,没有认真对待Mark Simon所提供的协助。

陈沛敏解释,2019年「当时示威好频密,我哋记者去采访都要依啲工具」,「我记得个时供不应求,好难买到,因为间间传媒都要」,「现场兵荒马乱嘅时候,需要头盔、面罩、萤光衣,表示自己是记者的身份」。陈沛敏指2019年前从无每日需带全副武装工作的情况。

陈沛敏虽指Mark Simon在2019年至2020年大部分时间在台湾工作,但由于Mark Simon不会向他们报告工作,故「唔敢肯定」。Mark Simon在2019年9月10日问陈沛敏有否派记者到美国华盛顿访问黄之锋及何韵诗,陈沛敏当时表示「有」。

Mark Simon又提到占领中环发起人朱耀明牧师的儿子朱牧民成立了美国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组织,而Mark Simon未知该组织表现会如何,但他指该组织有李柱铭及陈方安生支持。

2019年9月6日《苹果动新闻》手机app推送通知指:【逆权运动】「如果我们不抗争会失去所有」黎智英接受霍士访问解释国际支持的重要。控方问陈沛敏知否黎智英当时是否有接受外媒访问时,陈沛敏回应:「佢同外媒做访问唔会特别通知我哋」。

黎智英在2019年10月24日传讯息予陈沛敏指:「沛敏,因我今期没时间写稿,你是否可以用访问形式,问我十条左右香港现时情况和这次华盛顿游说之旅问题 ,我解答作为专栏文章?谢谢。黎」,陈沛敏回覆指:「我度度」。

15:20 黎智英接受美国霍士新闻访问后 发讯通知陈沛敏报导相关访问

控方展示《苹果日报》在2019年8月14日的一页广告,内容宣传《苹果日报》电子版的订阅,而广告上有时任台湾总统蔡英文及写有「升级壹会员港台命运共同睇」,控方问到广告这样写的原因及这是否《苹果日报》的立场。

陈沛敏供称,广告并非编采部门设计,但这应该是在宣传用一个价钱可以同时订阅香港和台湾《苹果日报》,「系咪立场上,香港同台湾所谓命运上有相连嘅关系,我谂呢个系黎生嘅立场。」,又指因为黎智英在台湾亦有业务,有时黎智英会在讨论或写文时提及台湾时局的意见。

2019年8月18日,黎智英曾发讯息给陈沛敏,提及自己接受美国霍士(Fox News)访问,同日《苹果日报》电子版曾发布一篇即时新闻,标题提到「逆权运动」,以及黎智英于霍士访问中赞美国将反修例跟贸易战挂鈎做法,并提到美国应助港人抗争。陈沛敏确认该文章关于上述黎的访问。

控方展示陈沛敏和Mark Simon的WhatsApp对话,显示Mark Simon在2019年8月24日首次向陈沛敏发讯息。陈沛敏供称Mark Simon是黎智英的私人助理,惟她在2012年至2013年升任副总编辑才留意到Mark Simon的存在,而她亦不曾试过面对面与Mark Simon详谈,「可能见到面,Hello个啲」,两人亦主要在公司内见面。

法官李运腾问起Mark Simon的办公室位置。陈沛敏称不肯定,并指与她的办公室楼层不同,「但知佢成日去台湾苹果公司做野」。控方追问,Mark Simon的实际工作。陈沛敏称「我谂佢系帮黎生打理传媒以外个啲生意」。

15:00 黎关注反修例运动等新闻 陈跟从黎指示行事

黎智英在2019年8月1日曾传讯息邀请陈沛敏到黎智英家中共餐,陈沛敏指她不肯定是否她一人出席而已,但她指「如果见到黎生,通常都会触及工作上嘅嘢」。

陈沛敏形容「饭盒会」是数星期举行一次,纸媒代表一般是张剑虹、陈沛敏、林文宗和其他同事,陈沛敏指黎智英曾经「试过讲如何令报纸杂志化」,亦曾吩咐陈沛敏「关于(反修例)运动嘅新闻要做得好」。陈沛敏忆述当时黎智英「关注警暴新闻,提我哋要做得深入」,她其后亦跟从黎智英的指示行事。

陈沛敏表示张剑虹会为「饭盒会」的重点制作成会议纪录,利用软件Slack发送会议纪录予参加当日「饭盒会」的同事,而每次开会时亦会跟进上一次会议的会议纪录。在陈沛敏的印象中,「饭盒会」亦持续了一年多。

14:30 黎智英「饭盒会」上给工作建议

控方展示2019年7月29日《苹果日报》头版新闻,标题为《生鸡蛋来袭 催泪弹还击 警乱枪狂射平民》,而右下角图片中有示威者把起火的手推车推向警方。控方问陈沛敏,为何当时标题会用生鸡蛋、而不提及示威者用火。陈沛敏称自己在星期日放假,所以该版面没有参与会议,并指如果她放假,标题会由林文宗决定,而深夜改版亦有其他同事负责,不过她会收到通知。

控方续指,黎智英在2019年8月1日曾发讯息给陈沛敏,问「明晚有空来我家吃饭吗?」。陈沛敏指在过往都试过「一大班」同事到黎智英家中食午餐,而晚餐较少。

陈沛敏供称,约于2019年至2020年期间,黎智英开始举行「饭盒会」,黎智英会订立主题及邀请相关部门出席,如与纸媒相关,她便会参加,会上黎智英会给工作建议及讲述时局的看法。

13:00 午休。下午两点半再续。

12:40

控方提到《苹果日报》在2019年7月12日发表名为《黎智英晤博尔顿  促华府援港》的文章,并刊登了黎智英与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的合照,文中指出两人会面讨论有关香港及中国的议题,又提及「彭博社报道,黎智英跟博尔顿谈及反送中抗争,恳请他尽量以行动支持香港人,并请求美国政府发表言论,支持和鼓励香港的年轻抗争者」。

文章透露黎智英在2019年7月先后与时任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共和党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共和党参议员加德纳(Cory Gardner)、共和党参议员斯科特(Rick Scott)会面。

控方亦在庭上展示了《苹果日报》在2019年7月9日刊登了一张黎智英与时任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对视握手的相片,图片左下角写著「逆权运动」,右下角则印有《苹果日报》logo 。控方又指《苹果日报》手机App在2019年7月15日曾发布推送通知:「【逆权运动】黎智英吁美发声支持港人『以道德力量抗中』」,FOX 福斯财经新闻网上同日发布了名为「US-China trade negotiations: Moral authority is great leverage against China, Jimmy Lai says」(意译:中美贸易谈判:黎智英就「道德力量是对抗中国的强大杠杆)的文章。陈沛敏表示她当时并不知道黎智英访美。

黎智英在2019年7月19日向陈沛敏转发「香港监察」罗杰斯的讯息,罗杰斯向黎智英表示时任美国国会共和党众议员约霍(Ted Yoho)希望联络《苹果日报》编辑并刊登一篇文章。陈沛敏确认事件曾发生,隐约记得该文章是有关支持反修例运动,罗杰斯亦曾向《苹果日报》传送该文章。

12:20 印刷中途改版为刊黎智英美国晤蓬佩奥新闻

控方又向陈沛敏展示,黎智英在2019年7月8日向她转发另一篇Edward Locus文章。陈沛敏确认她以上述同样方式处理。

控方其后向陈沛敏展示《苹果日报》在2019年7月9日刊登题为《蓬佩奥晤黎智英讨论逃犯例》的文章,页顶亦有标题「恶法乱港」。陈沛敏确认文章,控方读出,在文章首段位置写有「今晨第二次版」,并问起因由。

陈沛敏供称,当时并非再印刷新闻,而是在印刷途中有改版,指一般印刷数量会由发行部门、即负责将报纸送往报档的部门根据销售情况作出建议,但亦会因应当日情况调整,例如有否重大新闻。

法官李运腾问到在这次情况中,报章是否有内容的改变。陈沛敏称在第一次版中,赶不及这篇文章,并确认第二次版是为了加上这篇新闻才出现。

控方追问原因。陈沛敏供称,因为当时黎智英去了美国,都算重要,所以改版处理,而且黎智英一直有透过外国传媒发表文章,「似乎好关注国际社会点睇香港呢一次(反修例)运动,所以佢今次直情自己去见美国国务卿……我地就咁处理」。控方续问到,黎智英有否事前告知这次见面。陈沛敏称没有。

12:00 开庭

黎转发英专栏作家Edward Lucas文章要陈沛敏刊登

控方展示黎智英在2019年7月4日向陈沛敏转发数篇由英国《泰晤士报》专栏作家Edward Lucas撰写的文章,并指:「沛敏,Edward Lucas是一名十分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你可能会发现他的一些文章适合报道,如适合麻烦翻译文章,有需要时可以联络他」。黎智英另向陈沛敏发送Edward Lucas的联络资料。

陈沛敏表示她阅毕Edward Lucas的文章后,「觉得系新闻版面处理唔到,我同Nick口头倾完,觉得可以交俾论坛版翻译,或者把文章交由中国版或国际版翻译发布成专栏文章」,但她忘记最后如何刊登该些文章,她虽记得国际版当年曾翻译英文专栏文章至中文后发布,但她忘记该些是否Edward Lucas的文章。

控方问陈沛敏为何与张志伟(Nick)讨论此事,而不与黎智英讨论时,陈沛敏解释「我哋好少将英文稿翻译成中文再刊登,一嚟外国媒体已经出咗,二嚟论坛版要另外搵人手翻译,我觉得要同Nick商量下」,而「黎生意向好明显,佢叫我哋刊登依啲文」,她也不知道张剑虹有否向黎智英报告此事。

11:25 小休30分钟。

10:50 黎着陈访问岑敖晖 

控方展示黎智英在2019年7月2日亦曾将一篇岑敖晖在Facebook发布的文章内容转发给陈沛敏,并指「我们可用某种形式刊登这篇文章吗?甚至给他做个访问说明」;陈沛敏当时回覆「论坛可刊登,另有他的联络吗」。陈沛敏解释,黎智英指示访问岑敖晖,但她认为不太适合,并建议透过在论坛版刊登文章。

岑敖晖该文章中,提到「各香港特区政府的官员,不得不感谢你们漏夜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去确认行动的正当性」、「极暴力,极暴力,亏你说得出口。你的暴力,单是这个星期,已经血淋淋夺去三个人的性命」、「你还好意思说要『深切反省』?你连记者的问题都不懂答。」

控方其后展示Whatsapp讯息,显示在2019年7月2日,陈沛敏曾问《苹果日报》前主笔杨清奇,会否有多些关于占领立法会的文章。陈沛敏亦确认,她有把岑敖晖的文章转发给杨清奇,另解释虽然架构上,杨清奇请假和发稿费等需要她签名,但论坛版和「苹论」均由杨清奇自己主理。

控方另展示黎智英在2019年7月1日为美国纽约时报撰写的评论文章,标题为《What the Hong Kong Protests Are Really About》(意译:香港示威活动到底是甚么一回事)。陈沛敏表示黎智英在2019年后,比以前更频密地接受外国媒体访问,以及为外国媒体撰写评论文章。

10:30 年轻人7.1冲立会 陈指黎指示要让巿民支持「反修例」运动

陈沛敏指张志伟是《苹果日报》电子版的短片制作管理人。控方遂展示《苹果日报》手机App在2019年7月2日的新闻截图,该新闻图片上写道:「留守立会『死士』 作为一个爸爸,为个仔,系咪应该咁易放弃呢?」,该文章标题为「【引渡恶法】年轻爸爸留守立会 冀身教子女:有责任给下一代更好生活」。

陈沛敏当时亦向黎智英传送了Facebook截图,图片中有数罐汽水及一些现金,图上写道「立法会餐厅 示威者放低钱先攞汽水」。陈沛敏解释她当时想向黎智英表示,《苹果日报》电子版已报导示威者付款后才拿食物,「我想话俾黎生听,social media上有啲人都谅解啲示威者嘅」。

控方展示黎智英曾向陈沛敏传讯息指:「明天是否集中做年轻人的心声,尽量为他们在这件事上,争取市民谅解和支持,得以平反?」,「我们以后几天的工作是把这些sentiment扩大扩散,弥漫成为市民共识。谢谢。黎」。

陈沛敏在庭上供称年轻示威者冲入立法会一事「本身单新闻系一单好大嘅新闻,同事好本能咁去报道依件事,当然黎生有个intention(意译:目的)嘅,佢想我哋再跟进依件事」,她亦认为黎智英的上述讯息属于「指示」。

陈沛敏续称:「冲击立法会依件事好有争议,会令到啲市民唔再支持依个(反修例)运动,所以我哋系黎生未出声前,我哋其实都采访依啲嘢嘅,但佢咁样讲完之后,我哋好似要带住一个动机,等啲市民要继续支持依个运动,佢想透过我哋啲报道,令公众会支持同谅解」年轻示威者冲入立法会一事。当陈沛敏与《苹果日报》电子版主管确认后翌日会继续采访冲击立法会事件后,便按黎智英的指示报道,「做显著嘅篇幅」,「把这些sentiment扩大扩散」。

10:18 

陈沛敏今身穿米黄色樽领透薄上衣、深蓝色粗花呢纺织长䄂外套,发型为深黑色齐阴及肩整齐短发。她由2名女惩教人员陪同,从法庭特别通道走到证人席就坐。

控方指,在2019年7月1日立法会发生暴动,而翌日黎智英曾发讯息予陈沛敏:「Nick(前苹果动新闻平台总监张志伟),很好。年轻人冲立法会事令我心情沉重,你们认为泛民善后工作有什么该做令运动可以持续?好彩市民对年轻人闯立法院会是多少有些体谅,损害可能不太大。你们认为呢?」、「这年轻父亲讲得很好,对很多人都会有启发性。」其后陈沛敏曾回覆「收到。明天报纸已会有很多冲击和占领立会年轻人心声,包括上述「死士」。明天会再做」。

陈沛敏解释,当时黎智英将他与张志伟的对话转发,由于黎智英发讯息时已是凌晨,而且网上新闻的相和访问内容亦会在实体版《苹果日报》刊登,所以她告诉黎智英,明天的报纸已采用相关内容。

10:00 开庭

控辩讨论「逆权」一词英语翻译

控辩双方昨就陈沛敏证供中提到「逆权」一词及《苹果日报》随报特辑《逆权六月》、当中「逆权」的英文翻译未能未达成共识。

控方建议采用「anti-authority(反权威/反当权者)」,认为较为中性。辩方提出「anti-tyranny (反暴政/反专制)」,指字眼源于韩国电影,有关对抗滥权者,而且控方建议的「anti-authority」有「anarchy(反政府)」的意味。

法官杜丽冰对辩方建议有保留,认为不能盲目跟随电影情节,并建议法庭传译员给予建议。传译员表示,「权」一字在中文可与不同字配词及衍生不同意思,考虑过整体情境后,建议使用「anti-totalitarianism(反极权)」或「anti- authoritarianism (反独裁)」。最终,控辩双方均同意采用「anti-authoritarianism」。

案件编号:HCCC51/2022
法庭记者:刘晓曦 王仁昌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