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宵市场︱本港传统糕点大展拳脚 已收逾300订单对销情乐观

2024-02-04 08:00

「砵仔王」业务经理锺美慧表示,以往年宵生意额占全年收入近半,故对再次参与年宵感到既紧张又期待。
「砵仔王」业务经理锺美慧表示,以往年宵生意额占全年收入近半,故对再次参与年宵感到既紧张又期待。

阔别多年的维园农历年宵市场乾货摊位今日正式回归,售卖本港传统糕点的「砵仔王」也作好准备,在年宵大展拳脚。该店业务经理锺美慧接受《星岛》访问时表示,以往年宵的生意额可占全年收入近一半,故对再次参与年宵感到既紧张又期待,坦言「压力大到凌晨3、4点都瞓唔著」,但为了宣扬本土传统美食,也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手工制石磨「砵仔糕」是主角

今次以2.95万元投得摊位的「砵仔王」,自2009起植根于上环,手工制的石磨「砵仔糕」是主角,再配以不同师傅用人手制作的其他传统糕点如龙须糖、糖葱饼等。锺美慧表示,制作砵仔糕的师傅今年60岁,是手磨砵仔糕的第三代传人,为求原汁原味,逾30年来坚持即日制作砵仔糕,因手磨砵仔糕时白米需浸透6至8小时才能磨出米浆,再用1小时蒸出「一底」共300个砵仔糕,故师傅每日凌晨2时「天未光」已经摸黑起床工作,预备工夫长达10个小时,形容食物「粒粒有汗!」

锺美慧坦言「压力大到凌晨3、4点都瞓唔著」。陈极彰摄
锺美慧坦言「压力大到凌晨3、4点都瞓唔著」。陈极彰摄
「砵仔王」自2009起植根于上环,手工制的石磨「砵仔糕」是主角。陈极彰摄
「砵仔王」自2009起植根于上环,手工制的石磨「砵仔糕」是主角。陈极彰摄
锺美慧表示,师傅是手磨砵仔糕的第三代传人,为求原汁原味,逾30年来坚持即日制作砵仔糕。  陈极彰摄
锺美慧表示,师傅是手磨砵仔糕的第三代传人,为求原汁原味,逾30年来坚持即日制作砵仔糕。 陈极彰摄
钵仔糕师傅每日凌晨2时「天未光」摸黑起床工作,预备工夫长达10个小时,形容「粒粒有汗!」陈极彰摄
钵仔糕师傅每日凌晨2时「天未光」摸黑起床工作,预备工夫长达10个小时,形容「粒粒有汗!」陈极彰摄
「砵仔王」自2009起植根于上环,手工制的石磨「砵仔糕」是主角。陈极彰摄
「砵仔王」自2009起植根于上环,手工制的石磨「砵仔糕」是主角。陈极彰摄

疫情4年无法参与年宵,她坦言自己与师傅的收入捉襟见肘,「为悭钱、饭都唔敢煮咁多」,平日只能在不同商场举办展销档位,最高峰时分别在4个商场设档位,奔波劳碌也只能「帮补」铺面的租金。市民又普遍认为砵仔糕「唔能够上大场面」,定价不能高,收入微薄。师傅也感心灰意冷,多次表达退休的意愿。

不过,年宵乾货摊位重开有如救命符,惟她坦言仍有重重难关要过,如原材料比去年贵两成,又要每天和厂商沟通,确保年宵期间有充足的食材,「追货追得好辛苦」,搭建摊档的成本也比疫情前多一倍。种种未知再加上繁重工作,令她即使每日拖著疲倦的身驱,仍然「凌晨3、4点都瞓唔著」。

已有超过300宗订单

今天终于「落场」,锺美慧已向老顾客及「粉丝」们预告会重返年宵,现已有超过300宗订单,暂时对人流及销情感乐观,因虽然部分港人会离港过节,但仍有大部分港人留港,也会有游客「行年宵」。她也祈求天公造美,「除咗天气都无咩要惊!」

锺美慧说,自小对本土传统美食有情意结,多年来收入不高仍默默经营,盼本港传统糕点可继续承传下去,有人愿意制作、也有人喜欢品尝,也望他朝一日,本港也能像台湾的夜市,「成条街都系扎根几十年嘅老字号」。

记者 谢晓雅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